教師個人總結:和諧班級建設的心得

本學期開學伊始,身為一班之主的我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來開展每一項工作。畢竟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領導的關懷和班級成員的悉心合作下,一切都運轉得十分高效。首先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們對班集體有個新的認識,讓他們感覺到班級就像家那樣的溫暖;接著是比較生動地召開了家長會,統一家長的教育觀,家長們踴躍參與的場面讓老師們對以後的共同教育充滿期待。在和諧班級建設上,我們班獲得了很大的進步,獲得了省市有關領導的表揚。從教師的角度上看,我覺得建設和諧班級,可以從下面幾方面上去研究:

堅定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我用自己的方式去處理著每一件事,包括對孩子的教育,與家長的接觸,和同事的相處……我知道自己是一名有愛心的老師,喜歡甚至享受孩子的每一點一滴;我了解自己是比較專業的老師,和家長溝通時我是那么的真誠;我更清楚自己是多么簡單的老師,直爽,不計較。然而,我常常出狀況。這讓我越來越明白,說話、處世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自己選擇的路不一定是最正確的,不一定是為人們所理解的。在不斷的反思學習中,我學會了換位思考,學會了停頓十秒鐘再發表言論,學會了理解,學會了寬容。

和諧的班級能讓班上每位老師保持愉快心情,發揮最大能力,激起無限創意,同時還能在孩子面前樹立榜樣,讓孩子感受和睦,從小養成團結奮進的團隊精神精神。而和諧班級更能齊心協力為學校的整體建設添磚加瓦。在號召“心理健康”、“人性化管理”的現代新形式社交環境中,關心心靈的成長有利於創建和諧的班級體。

首先,輕聲細語、用心交流能拉進雙方距離。在班級里,每天朝夕相處的同事常常會因為一兩句話而引起矛盾,導致工作不順心。如果,每個人都是面帶微笑,輕聲細語地交流,用輕鬆、輕快的語氣來協商班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這樣的用心交流能使雙方距離拉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工作起來自然會輕鬆愉快,事半功倍。

第二,帶上“有色”眼鏡,用愛回應環境。其實,我們對生活、對身邊人和事的態度就像打沙包,你出拳時用多大力,沙包反彈回來就有多大的力。同樣,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身邊的人,身邊的人也會用同樣的態度回應你。當你把生活看成是豐富多彩的時候,你就會用你的真誠和熱情去追求未來、熱愛生活,你會真正體驗到生活給你帶來的快樂;當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同事,用愛來回應環境時,你會發現,心態轉變,同事會那么願意親近你。

第三,“庸人自擾”最不好。在與班級成員相處時,要避免“庸人自擾”。當我們很防備地與同事相處時,身體的周圍會無形地形成一股“離我遠點!”的自我保護屏。就像刺蝟,隨時都豎起身上的利刺,誰來親近都會被扎傷。常有一些同事,由於自我保護過度,總會出現“攻擊”行為,你今天說我一句什麼,改天我就一定要還擊你。即使別人沒有惡意,甚至是肺腑之言,也會造成對自我的傷害,更傷害了身邊的人。何不放鬆警惕,何不敞開心扉,“庸人自擾”只會讓人不敢接近你,不敢與你交流、溝通。既會影響班級工作的有序開展,更會阻礙個人的專業化發展,毫無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