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的個人分析報告

一、自我成長分析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在一生成長過程中,都無數次地追問過自己“我是誰?”。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似乎不加思索就能作出很多回答,可當我們靜下心來做深入的追問時,卻發現所有那些現存的回答都不能完整、準確地反映本質。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每一個個體都是那么獨特,那么神奇,憑藉人類目前的智慧,要想絕對地把握幾乎是不可能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盡力去探索,一點一點地向目標靠近,最終發現一個相對完整的自我。

我認為每一個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的健康嬰兒,都從父母的遺傳基因中繼承了人類的基本屬性,都具備了各種發展的潛力,擁有了成長的無限可能性,至於最終能夠成為怎樣一個人,很大程度上是由他成長的經歷,社會環境,生活事件所決定。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我感到自己幼年、童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及情感體驗對鑄成今天的我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在我幼年的時候,父母由於工作原因分居兩地,父親在重慶,母親在涪陵,雖說相距不遠,一兩百公里,但對幼小的我來說,似乎隔著千山萬水,一家人常常要半年,一年才能團聚一次。記得在我三歲時,父母忙於工作,常常加班加點,根本無暇照顧孩子,只好將我送進重慶一家全托幼稚園,每周只能回家同父親呆一天。那時的我感到非常的孤單、無助,絕大部分時間感受不到親情的溫暖,更不可能有機會撒嬌了,與親人的依戀關係沒能很好地建立起來,讓自己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建立起安全感,給幼小的心靈留下不少陰影。

隨後在我五、六歲時,我隨母親生活在涪陵,這期間又遇到了文化大革命。由於母親是一所國小的校長,就被造反派拉出來批鬥,看到母親胸前掛著牌子在台上同地、富、反、壞、右這“五類”分子站在一起低著頭,做人的尊嚴被隨意踐踏,我那還十分脆弱的心靈所遭受的摧殘至今仍無法用語言形容,以致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自己的生活始終被自卑、恐懼、退縮等陰影籠罩。

直到79年我16歲時參加全國聯考,輕鬆地考上了全國重點大學,才開始慢慢找到點自信,開始有意識地去尋找自己的優點,開始用相對客觀的態度去評價自己和他人,開始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上的人和事,而非像過去那樣總是否認自己,只能通過別人的瞳孔去看待事物。也許這就是所謂成長吧!此後,我漸漸擁有了成人的感覺――感到自己身上肩負著某種責任,自己理所當然地應該去承擔生活中的某些東西。今天,當自己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回過頭來審視自己成長經歷,發現過去所遭受的那些挫折、痛苦並非完全沒有價值,相反它卻隱含深遠的意義。沒有哪些東西,我無法像現在這樣深刻地體會生活中那些善良、真誠的價值;沒有那些東西,我也無法像現在這樣敏感地感受生活中那些痛苦、無助的心靈。今天的我,對周圍的人和事,有了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理解、更多的關懷,而不再執迷於個人的得失。所以有人說“挫折、痛苦的背後才是成長的空間。”

二、職業行為分析

坦率地說,我學心理學的初衷是為了幫助自己。雖說自我進大學後就閱讀了大量人文方面的書籍,一直在努力尋找自己生活的目標、意義,但身處急劇變遷的時代,面對生活中的種種誘惑,仍常常感到困惑、迷茫。所以我在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之後,又去參加了四川大學心理學研修班的學習。當時並非是想成為一個心理諮詢師,而是希望自己能生活得更輕鬆、更快樂,更能坦然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壓力。通過學習、觀察、思考,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確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同時又發現周圍的很多朋友在心理上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甚至還有朋友由於不堪忍受心理重負過早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讓我切身的感受到一個人的心理問題是怎樣殘忍地毀壞他們的生活、消磨他們的意志、降低他們感受生活樂趣的能力。我希望周圍的每一個人都能發自內心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都有能力去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都能成為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由此漸漸萌發了做一個心理諮詢師的願望。之後,XX年10月,我去北京參加了“中國心理諮詢與治療學會成立大會”,並參加了一個關於親子教育的團體諮詢工作坊,從而更加堅定了我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決心和信心。

當然,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心理諮詢師,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心理諮詢既是科學,也是藝術。科學的道理是不難理解,而將諮詢的技術個性化地套用於每一個來訪者,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真正學好心理諮詢,特別是要想很好地掌握心理諮詢的技能,創造性地展開工作,有效地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只有在實踐中邊學習,邊領悟,逐步提高與完善。

當我真正開始對來訪者做諮詢之後才發現,真正決定心理諮詢進程的,不是理論、也不是技巧和方法,而是諮詢師本身的人格,只有一個健康、穩定的人格,才是心理諮詢師取得諮詢效果的根本保證。心理諮詢師人格的健康度和完整度,決定和限制著心理諮詢取得療效的程度。所以說,心理諮詢師對自己的了解和分析、心理諮詢師的自我成長,才是心理諮詢中最為關鍵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