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關幹部到“村官”的工作總結

八、結合村情成立各種產業協會

根據產業發展規模和發展需求,結合實際,我村準備成立核桃種植協會、茶葉協會、甘蔗協會、養殖協會,目前已將材料報縣科協審批。協會的成立旨在加強村組幹部管理能力,利用產業致富能手幫助民眾掌握各類致富信息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九、調解和服務好企業和產業間的關係

去年開始,從道路建設出發、從市場和價格的角度出發,為了使村民更好地增產增收,我村開始用祖祖輩輩種稻穀和玉米的水田和部分山地用於種蔗。由於今年雨水較早,蔗園路況較差,加之企業管理方面等種種原因,致使蔗農的甘蔗不能及時運出而在蔗園裡曬成了名副其實的“乾蔗”。部分駕駛員趁機從蔗農中收取50元不等的回扣費,我們經過多方聯繫,儘量減少蔗農的經濟損失。至7月8日,全村的甘蔗在蔗農的一片叫罵聲中搖搖晃晃地運至糖廠入榨。

十、做好其他工作,如食品安全宣傳、畜禽防疫、計畫生育、低保普查等。

工作體會

一、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虛心好學,與時俱進,創新工作方法是做好農村工作的保證。換屆以來,我們時時把工作記在心上,宣傳在嘴上,落實在行動上。進百家門、記百家事、連百家心,讓民眾切實看到機關幹部幹事業、謀發展的決心和行動,從心裡佩服到行動上自覺服從。

二、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潛心為民辦事。“村長”也是一名村委會工作人員。對於日常問題的處理,更多的需要自己用心觀察,有自己的一套處理問題的辦法。 “事情看到”還得對農村的各項政策方針,規定條例熟悉,得以政策服眾以理服人。機關幹部是門外漢,虛心好學,遇事多商量,多問村委會其他工作人員相關背景,避免因過於簡單的工作方法而造成問題難以解決。其次,不能做“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農村是最基層的組織,基層幹部所作的也是最具體、最細緻的工作。作為一名村官,多想事,多幹事是打開工作局面的唯一鑰匙。民眾利益無小事。調解好村民各種矛盾能反映一個機關幹部的綜合素質。當選後,我到大墳山自然村調解了饒某某燙妻事件、普某某老子打兒子事件,在調解過程中,注意講求方法,將黨的政策、法律法規進行靈活運用,使他們因知法而懂法進而逐步守法。

當然,無論是調解矛盾、處理村務、到村組檢查安全隱患甚至打掃衛生,我們都認真對待,漂亮完成。我們知道,只有把工作做細做實,才能夠真正體現出機關幹部的高素質。

三是注重調查研究,避免脫離農村實際談創新。機關幹部有激情、有相對廣泛的見識這是的優勢,但不能時時處處以“高素質者”自居。在還沒有了解到本村生產、生活以及人文狀況的時,在不熟悉國家以及政府部門針對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的時候,貿然提出各種不切實際的做法,反而會產生“機關幹部不切實際”的不良形象,只有利用自己的知識優勢,把創新精神貫徹到每一個工作細節中,堅持對自己安排和處理的每一個細小問題都注意提高,整個村委會的工作才會因為機關幹部的輸入而呈現出全新的局面。例如:對種植和養殖方面的科學見解、對農村各項政策的理解和掌握、對各種糾紛矛盾的處理、對電腦的熟練操作甚至對村委會的檔案材料、檔案圖書基本規範化管理都能體現機關幹部的素質。

四是發揮村組幹部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放開手腳大膽管理村組事務。村組幹部朝夕和民眾一起生產生活,更熟悉組情、民情、戶情、人情,如發展產業宣傳員和帶頭人,各類矛盾最新發生在他們身邊,只有開發他們的能動作用才能把矛盾和問題處理在萌芽狀態,同時,更有利於培養各組間的競爭意識,有利於促進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五是樹立崇高的理想,虛心向老黨員、老同志學習,學習他們務實的工作作風和任勞任怨的奉獻精神,學習他們的實踐經驗、聰明才智和純樸情懷,不斷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境界。其次,發揚不怕吃苦、勇於吃苦、甘於吃苦、艱苦創業的工作精神,勤於學習,善於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綜合素質,始終保持年機關幹部旺盛的朝氣和銳氣,把幹事創業的熱情和科學正確的工作方法結合起來,不斷探索農村工作的規律性,積累農村工作經驗,把自己培養成組織信任、農村需要、民眾滿意的基層優秀幹部。

六是真抓實幹,把先進的管理理念、科學技術、文化思想傳播到農村,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抵制封建迷信思想,帶領農民民眾尋找致富門路,提高致富本領,解決民眾在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不斷把新農村建設事業推向新的高潮。

下步工作打算

一、實行目標管理,讓每個黨員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閃光 。目前,我村黨支部將從38名黨員中根據年齡、身體狀況、特長情況,挑選出部分黨員發揮帶頭作用上結對幫扶農戶,讓有能力的農村黨員全部找到自己的位置,帶頭乾實事謀發展,為村民樹立榜樣。

二、發揮理財小組的作用,對村組財務進行清理和公開.

三、對全村低保戶進行二次普查,重新確定低保對象。

四、搞好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改善村民人居環境。

五、開展文化娛樂活動,活躍村民文化生活。

幾點思考

一是各級黨委政府要多入村調查研究,正確決策。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近年來,黨的惠民政策有目共睹,但在具體實施中,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某些工作方法有待改進。比如: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不注意因地制宜,好心辦壞事的情況時有發生。馬鞍山茶在全縣小有名氣,調整種植結構搞好茶葉種植無疑是得民心的大好事,但由於本地氣候條件特殊,村民掌握種植技術的程度不高,加之缺少資金,管理難度大,一味引進開發高優不利於產業發展,補苗只注重補公路沿線做秀,搞形象工程,部分自然村出現年年補苗年年少見苗;其次,育苗問題本來不複雜,有的當地老百姓能掌握此類培育技術,但不知何故有關部門就是不予扶持,而種植最佳季節多在雨季,集中育苗的結果,拖拉機拉運苗木在晴通雨阻的鄉村公路上,其過程險象環生,甚至駕駛員的運費也難於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