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範文:淺析條約法與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條約性質

• 簽署:是指締約雙方代表在約文結尾處簽上自己的姓名,採取輪換制的方式簽署約文。

• 批准:是指締約國的國家元首或其他有權機關對該國全權代表所簽署條約的確認,並表示該國同意接受條約的拘束。

• 交換批准書:是指締約雙方互相交換批准書副本。

• (二)多邊條約的締結程式

• 多邊條約的談判和議定:大都是在有關國家或國際組整理織所召集的國際會議上制定的,也需要經過談判與議定的階段。多邊條約約文起草可以由參加國際會議的各國代表共同起草,或者由會議組織的專門委員會起草。

• 多邊條約的簽署。多邊條約無法採用輪換制的方式簽署約文,但往往是依照締約國所同意文字的本國國名字母順序排列,依次加以簽署。

• 多邊條約因簽字國眾多無法採用交換批准書的方式,因而此類條約一般是按規定將全部批准書存放在某個特定地點。

• 五、條約的登記制度

• 國際聯盟時代,條約必須登記,未登記的條約不發生效力。聯合國時代,條約應該到聯合國秘書處登記,未登記的條約不能在聯合國秘書處援引。

• 中國登記條約的開始是我國於1985年將《中英聯合聲明》送聯合國秘書處登記,這是我國登記條約的開始。同時也標誌著中國在香港問題上一洗百年恥辱。

• 六、條約的加入

• (一)概念

• (二)中國加入wto的艱難歷程

• 七、條約的生效和適用範圍

• 條約的生效,是指條約對各當事國開始發生法律效力。有以下幾種情況:(1)自簽字之日起生效。(2)自批准之日起生效。(3)自互換批准書之日起生效。(4)自條約規定的特定日期起生效。

• 條約適用的時間範圍,是自生效之日開始適用,即“條約不溯及既往原則”。

• 條約適用的空間範圍,是在一國的全部領土適用。

條約的衝突是指,一締約國就同一事項先後所締結的條約的規定發生了矛盾衝突,從而產生了哪項條約應優先適用的問題。(1)上位法優先原則。(2)後法優先原則。

• 八、“條約必須遵守原則”

• (1)概念:該原則是一項古老、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其意為:條約生效後各方應該嚴格按照條約的規定,行使自己的權利並履行義務,不得隨意違反。(2)起源於羅馬法的“契約必須信守原則”。(3)得到了國際常設仲裁法院、國際法院和國際仲裁機構的判決確認,也得到了多個國際條約的確認。(4)不適用於非法的和不平等的條約。

• 九、條約對第三國的效力

• 1,約定對第三國既無損,也無益。即:條約非經第三國同意,不為該國創設義務或權利。

• 2,如果是為第三國創設權利,則條約有此意圖,且第三國也同意,或無相反之表示也可推定其同意。例如,最惠國待遇的適用。

• 3,為第三國設立義務,必須是書面的形式,且第三國必須明示接受。例如,開羅宣言與日本將台灣歸還中國

• 十、條約的解釋

• 條約解釋的概念:是指因締約國對條約約文的理解不同,而影響到條約的具體適用時,對條約條款含義所作的進一步的闡明。

• 條約的解釋者。(1)由締約國解釋。締約國是最清楚條約的背景和情況的,所以應該先由締約國解釋。(2)由國際組織的解釋。(3)由國際仲裁庭或國際司法機關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