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年度環境情況公報

根據《福建省環境保護管理條例》規定,現將我市****年度環境狀況公告如下:

一.綜述

****年,xx市環境保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按照黨的xx大提出的生態文明理論,圍繞改善環境狀況,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這一根本目標,組織實施《xx市“xx”環境保護規劃》,推進九龍江、汀江、閩江等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和大氣污染治理,著力解決人民民眾關心的環境熱點、難點問題。

二、環境狀況

1. 城區空氣環境質量

xx市城區空氣污染指數(api)年均值為77 ,同比下降5.2個百分點,空氣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全年優、良以上天數305天,占83.5 %。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其濃度平均值為每立方米0.104毫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濃度平均值分別為0.034毫克、0.021毫克,二項指標達到質量二級標準,城區自然降塵量6.61噸/平方公里•月,優於省推薦標準8噸/平方公里.月。

漳平城區空氣環境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濃度年均值分別為每立方米0.090毫克、0.055毫克、0.026毫克,三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空氣環境質量二級標準。自然降塵量6.19噸/平方公里•月,優於省推薦標準8噸/平方公里.月。

永定、長汀、上杭、武平、連城縣城空氣環境質量均保持或優於國家二級標準。

xx城區全年降水ph平均值為5.70,酸雨頻率32.1%,同比下降5.57%;漳平城區全年降水ph平均值為5.89,酸雨頻率2.3 %,同比下降13.9%。

2. 水環境

九龍江、汀江、閩江三條主要河流17個省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占92.1%,同比提高1%,九龍江、汀江、閩江水質功能區達標率分別為88.9%、100 %、100%,三條水系水質持續好轉。xx城區內河水質功能區達標率20.8%;汀江支流舊縣河、黃潭河水質有所好轉,舊縣河達標率為83.3%、黃潭河為達標率50%,超標污染物主要是氨氮、高錳酸鹽指數、溶解氧、總磷、bod5,呈現較明顯的有機污染。

3. 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

xx城區、連城縣城的集中供水仍以地下水為主,水質符合地下水ⅱ類標準;漳平、永定、上杭、武平、長汀縣(市)以地表水為飲用水源,水質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隱患,水資源短缺問題逐漸凸顯。

4. 聲環境

xx城區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4.7分貝,交通幹線噪聲平均值為68分貝;漳平城區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2.8分貝,交通幹線噪聲平均值為69.5分貝。環境噪聲在國家標準允許範圍內。“三廳” 、建築施工噪聲等仍是民眾舉報投訴的重點。

三、主要措施

1. 大氣污染綜合整治

繼續實施xx中心城區水泥污染企業關閉計畫,關閉麒麟股份有限公司立窯生產線等8家水泥生產企業。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取締新羅區興三德水泥有限公司等10家無證水泥企業,關閉淘汰落後水泥生產線37條,水泥產能224萬噸;關停工業矽廠、電解廠、輕鈣廠、機磚廠等大氣污染企業73家。完成xx卓鷹制鐵有限公司等5家大氣污染企業煙塵、粉塵治理年度任務,完成55家飲食服務行業油煙治理年度任務。強化對建築施工的管理,加大建築工地及道路揚塵的整治力度。加大機動車尾氣排放整治,尾氣不達標的車輛不予上牌和不通過年檢。

2. 流域綜合整治

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治理。基本完成各縣(市、區)規模養殖場治理工作。其中新羅區完成了1000多戶養殖場共30萬頭生豬污染整治。同時,加大生豬養殖業源頭把關工作,積極引導和鼓勵畜禽糞便綜合利用,推廣生態養殖模式,推廣種草、果、竹等4000多畝,推廣乾濕分離機70多家,開展洛東式生物發酵舍“零排放”試點3家。扶持新建了4家養殖糞便為原料的生物有機肥廠建設,累計達到11家,處理規模近7萬噸。

城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中心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新增2萬噸,污水處理達8.5萬噸/年,污水處理率達到80%;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覆蓋面擴大,投資510萬元建成東肖、東市、大洋、龍門、羅橋、浮蔡、石橋等7座垃圾轉運站及公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5.68%;開展了九龍江流域海漂垃圾整治並取得階段成效,啟動了6縣一市縣級污水、垃圾處理工程,漳平市、上杭縣污水處理廠已經完成前期工作準備動工,漳平、長汀建成縣城垃圾無害化處理場2座,各縣(市、區)按計畫完成鄉鎮垃圾處理場建設16座。

生態保護與污染整治。九龍江流域重點開展了小溪河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建成了太保林攔渣壩工程;加強上游選洗礦業監管,對上游25家選礦廠、45家礦山環保設施不夠完善的進行限期整改,對治理運行的不達標19家企業依法處罰。汀江流域,新羅區對黃潭河大池境內的36家小塑膠米廠進行了全面清查,實施分類監管、相互聯保措施,取締了8家無條件治理小塑膠米廠,對其他廠家進行整合改造。上杭縣重點查處舊縣河、黃潭河流域的違法排污企業,對古田鎮境內塑膠米加工點進行專項整治,依法對24家塑膠米加工點進行取締。永定縣著重實施了10個標準化礦井治理和6個礦區鄉鎮10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礦區鄉鎮人飲工程及非煤礦山整治工作,完成投資1113多萬元;對洪山、峰市片區24家花崗岩礦山、60家加工企業進行限期治理。進一步加強生態公益林的管護與建設,全市完成植樹造林33萬畝,完成封山育林17.6萬畝,落實生態林管護面積626.7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78%。

3.飲用水源安全保障工作。對全市地表飲用水源(含備用水源)保護區進行了重新審定,組織開展了中心城市地下水源保護區劃分和污染防治規劃編制。對水源保護區內污染源進行清查和集中整治。全市基本完成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並經省政府批准實施。

4、環境安全

市、縣(市、區)均制訂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針對危險污染源、重點礦山、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放射源等存在環境安全隱患的重點單位進行全面排查,組織了環境安全專項檢查,落實省、市環境安全隱患掛牌督辦企業的限期整改,確保了全市的環境安全。

5、建設項目環境管理

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條例》規定,加強源頭污染控制,嚴格執行城市總體規劃和環境功能區劃,嚴把建設項目選址關、產業政策關和“三同時”驗收關。全市共審批建設項目288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審批制度執行率100%,共建成投產項目231個,執行“三同時”數231個,執行率100%。

6、環境監督執法

全市共徵收排污費3848.72萬元。共出動執法檢查人員6403人次,檢查3105家企業,對236家環保設施運行不正常企業下達整改通知書,環保行政處罰案件128起,罰款金額98.35萬元。環保部門共承辦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案議案68件,全部按期限辦結。處理民眾來信308件,接待來訪181人次,調處污染糾紛143起,處理率100%。“12369”環保熱線電話受理民眾舉報投訴1311件(次),出警調查處理及辦結率100%。

7、環境監測與科研

完成了水、氣、聲常規監測和工業污染源監視性監測以及建設項目環保竣工驗收監測和土壤普查等任務,發布xx中心城市空氣環境質量日報,編制xx市境內主要江河水環境質量狀況通報及xx市****年度環境質量報告書。編制環評報告書(表)236個,取得8項課題研究成果。

8、環境宣傳教育

繼續開展“綠色學校”創建工作,至****年已創建國家、省、市、縣級“綠色學校”累計達423所;在大、中、國小生中廣泛開展環境保護科學知識教育,培養和提高青少年的環境意識;把環保內容納入各級黨校、幹部培訓計畫。

充分利用新聞媒體,採取形式多樣開展環保宣傳活動,公眾環保意識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