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詳細解說與寫法指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發布的公告種類繁多,有通知權利人登記公告,投遞公告,開庭公告,宣告失落宣告死亡公告,財產認領公告,強制遷出房屋、強制退出土地公告等。

上述公告均屬法定事項公告。

(四)公告的寫法

1.公告的標題和發文字號

公告的標題有四種不同的構成形式。

一是公文標題的常規形式,由發文機關+主要內容+文種組成。如《深圳市勞動局關於辦理xx年度勞動年審公告》。

二是省略主要內容的寫法,由發文機關+文種組成。如《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三是省略發文機關,由主要內容+文種組成。如《關於1990年全國清理“三角債”成果和1992年繼續清理“三角債”工作的公告》。這種標題形式比較少見。

四是只標文種《公告》二字。

公告一般不用公文的常規發文字號,而是在標題下方正中標示“第×號”。有些公告可以沒有發文字號。

2.公告的正文

(1)開頭

開頭主要用來寫發布公告的緣由,包括根據、目的、意義等。如1989年6月15日《人民日報》刊登的《對外經濟貿易部公告》的開頭: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進口貨物嘜頭及進口契約編號的治理,消除目前在進口嘜頭代號上的混亂現象,根據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的精神,特對進口嘜頭的治理公告如下:

……

這是公文普遍採用的常規開頭方式,多數公告都採用這樣的開頭。但也有不寫公告緣由,一開頭就進進公告事項的。

(2)主體

主體用來寫公告事項。因每篇公告的內容不同,主體的寫法因文而異。有時用貫通式寫法,有時需要分條列出。總之,這部分要求條理清楚、用語正確、簡明莊重。

(3)結語

一般用“特此公告”的格式化用語作結。不過,這不是惟一的選擇,有些公告的結尾專用一個自然段來寫執行要求,也有的公告既不寫執行要求,也不用“特此公告”的結語,事完文止,也不失為一種乾淨爽利的收束方式。

【 例 文 一 】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

根據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1次會議的決定和國務院第272號令,從1999年11月1日

開始,我國恢復對儲蓄存款利息徵收個人所得稅。按照有關規定,儲蓄機構在12月20日對活期存款結息時,應依法代扣代繳儲戶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為了正確執行我國政府與有關國家政府簽訂的稅收協定,維護協定締約國居民的正當權益,特公告如下:

一、凡在我國境內各內資貿易銀行、城鄉信用社、郵政儲蓄機構、外資銀行等儲蓄機構(以下簡稱儲蓄機構)存有人民幣、外幣活期存款的外籍儲戶,應在xx年6月30日前,持能證實其稅收協定締約國居民身份的有效證件,到開立儲蓄存款帳戶的儲蓄機構辦理確認稅收協定締約國居民身份的手續,以便在活期存款結息時,按照稅收協定規定的稅率計算代扣代繳儲戶應納的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

二、對xx年6月30日前,仍未到儲蓄機構辦理確認稅收協定締約國居民身份手續的外籍儲戶,各儲蓄機構在對其活期存款結息時,一律按20%的法定稅率計算代扣代繳儲戶應繳納的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

特此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xx年第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