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高級研修班致辭

各位同學、同仁、同志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本會本院暨xx市xx企業策劃有限公司原計畫舉辦的第九屆易學高級研修班開學了!讓我們以熱烈掌聲來共同祝賀!

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當今時代,國學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

中共中央《十七》大《十八》大提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於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了中華民族傳統習性,更體現了時代性。”國家昌盛,社會進步,暉映百族,太平盛世,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形勢必然,時代使然!

幾千來《易經》的思想始終成為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標準的核心,是歷代協調社會人事行為的基本準則。是處世為人的道德標準,為中華民族成為世界文明禮儀之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周易》的這些原則詮釋著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主導著中華文化的基本走向,指導著中華民族的前進方向,“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正是發展變化才構成了歷史與人生。《周易》的“生生之謂易”與“一陰一陽之謂道”以及以此為基礎展開的象數模式,作為一種在否泰、剝復中不斷追求開放平衡與發展的高層次的動態智慧,已經成為中國當今社會發展的思想之源。經濟的發展必將推動文化的發展,反之,文化的發展也反過來指導經濟繼續發展。我們堅信,易學文化對中國的發展仍然在起著不朽的指導意義,而且也必將永遠指導著我們繼續前進。

我們今天研究《周易》,對於重新審視我們的傳統文化,剖析傳統與現實的關係,以更好地建設我們的民族新文化,塑造新時代的民族精神,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偉大的智慧和力量。

同學們、同志們:八年共處,相聚相知,為著一個信念和共同心愿,為研究祖國易學文化,為研究古人偉大智慧,為探討自然和生命科學,為探討人生事事變化之道,一路走來,回想以往,百感交集,我們有辛勤勞動的汗水,有取得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酸楚,有求知若渴的企盼,更有因缺乏知識而感到的迷茫!但是我們大家能夠同心同德,一心一意地共同維護我們一起搭建的一會一院之平台,能夠使我們所有會員一有名份、名號、名譽,二有共同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探討,共同提高,共同發展的機會。

下面提出幾點要求:

1、注重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

易學強調客觀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必然性和規律性,同時也對人的主觀能動性給予關注。著名易學家高亨先生說,《周易》認為“人事可以轉移天意”。拿《需》卦來說,初九爻云:“需於郊,利用恆,無咎。”意思是說,行人在郊外駐足,遇到有雨,環境很糟,但假若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就不會有什麼災難。由此可以看出,易學是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的。

因為易學是一門源遠流長、歷史悠久的學科,流派眾多,各種觀點紛繁呈雜。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介紹唐老師〕易學工作者如果不發揮主觀能動性,對這樣一門晦澀難懂的學科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是略懂皮毛,濫竽充數,今後在易學研究上就可能毫無建樹,導致易學研究的停止不前,或者是易學研究隊伍的良莠不齊。總之,為人坦誠正直,做事兢兢業業,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刻苦鑽研,虛心學習,隨時總結經驗,檢討失誤,力爭在學術領域有所建樹,不斷地提高專業技術能力。

2、保持謙遜和誠實的學習態度

易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涉及的領域和研究範圍廣,某一領域的專家並不能稱雄於其他方面,所以務必保持謙遜和誠實的學習態度,積極向他人認真學習,采眾家之長而補一己之短。俗話說,學無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師,尊師重教,精勤不倦,需要我們不只停留在書本上,而要身體力行,積極探索。

3、充分尊重其他易學研究學者的觀點

易學流派眾多,觀點紛繁呈雜,有些流派之間的觀點因為不同而互相爭鬥,這樣是要不得的。當今的中國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適當的理論上的辯論有利於促進易學理論研究,但應當適可而止,不能有攻擊和誹謗其他易學工作者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