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家解讀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我國新時期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重大部署。

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要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實現“xx”時期發展目標,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要在改革和發展中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夏光:四個創新點,明確施工圖

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說,五中全會關於“xx”發展規劃的建議,將此前出台的《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頂層設計,由概念圖轉換成了施工圖,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換。

夏光說,一是提出“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新目標,呼應了全社會的熱切期待。長期以來,對我國環境質量狀況的評價一直不樂觀,在6年前完成的中國環境巨觀戰略研究中得出的結論是,環境污染和破壞的趨勢“總體尚未遏制”。現在,中央確定到2024年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這將扭轉我國生態環境的大勢,在歷史上是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意義重大,同時也意味著“xx”將實行一系列重大的生態環境保護行動。

二是提出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為克服普遍的“城市病”提出了治本之策。近年來,我國新興城市崛起很快,原有城市也大肆擴展地盤,各地普遍出現了高樓林立、人口密集、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的通病,居民幸福指數和痛苦指數同時上升,這主要是由不科學、不綠色、單純追求集聚效應的城市化理念及其布局模式造成的。亡羊補牢,猶未晚矣,通過調整城鎮化發展戰略,增加城鎮發展的綠色元素和生態功能,可以引導走上綠色城鎮化的道路。

三是提出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進行環境治理,使環境保護回歸其根本目的。以主要污染物減排為抓手的環境治理模式有其特定的歷史功績,今後也有其發揮作用的空間。現在把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放到提高環境質量上來,是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創新舉措。在此過程中要看到,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不等於以其為環境保護的唯一目標。環境保護的目標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改善環境質量,只是其中一項,而改造現行社會結構,培育具有綠色意識的一代新人,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這是不亞於改善環境質量,甚至比之更重要的目標。

四是實行環保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國家環境治理體系進步。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是環保管理體制改革的大動作,目的是提高環境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消除或減少各種地方保護主義對環境執法管理的干預,多年來已在多地進行試點,成效初顯,現在把它全面推開,將帶來全國環保管理的新面貌。

吳舜澤:創新發展理念,推動綠色發展

公報提出,“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發展、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對此解釋說,創新發展理念、大幅度推進綠色發展進程,是公報的一大亮點。從“五位一體”到“五化同步”,再到“五個發展”框架體系,內涵吻合,步步深化,日臻完善。綠色是生產力,是發展的內容,是衡量的標準,是轉型的方向。

綠色發展與創新、協調、開放和共享發展一起成為新時期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和重要內容。這需要通過深化文明體制改革、創新體制機制予以落實,落實“1+6”改革方案,加強環保督政、監測監管事權上收、環境審計和責任追究等制度改革,推動各方履職盡責,實現國家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xx”規劃提出環境質量要明顯改善,五中全會公報則提出了“xx”期間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新要求,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吳舜澤說,要以改善環境質量作為“xx”環境保護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主線,將環境質量納入約束性指標。要求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這與多年來“環境質量惡化趨勢得到初步控制、生態環境質量局部有所改善”等表述有質的差別,表明污染防治階段和要求的轉變。

他說,這要求落實地方政府責任和完善區域聯防聯控機制體制並重,治標治本多管齊下,推進多污染物協同控制,顯著加大治理力度,穩、準、狠地實施綜合治理,在實踐過程中要注意突出重點,抓“好”“差”兩頭,“大”“小”並重,全面實施環境信息公開和社會共治,確保實現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環境要求,讓公眾有環境質量改善切切實實的獲得感。

常紀文:思想有定力,部署很全面

五中全會對“xx”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哪些部署,有什麼特點和意義?

“五中全會對‘xx’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定好了位,設好了向,思想有定力,部署很全面,措施也有創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認為,無論是從公報的結構還是篇幅來看,生態文明建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把握了目前和今後態勢,立足生態文明建設的共識,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改革要求和行為舉措。

公報提出,“必須牢固樹立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徹落實這五大發展理念,必將為“xx”期間環境保護帶來新格局。

常紀文說,“xx”時期是落實全面深化改革措施的關鍵時期,通過創新型國家的建立,大幅提高科技創新在經濟成長中所占比重,減少環境和資源成本所占的比重,是必然的選擇。

他進一步解釋說,環境保護治標治本措施以及環境與發展協調發展同步推進,艱巨性前所未有。為了讓環境保護不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必須建立科學、穩妥的發展戰略。我們既要有解決環境問題的緊迫感,同時也要有耐心,以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方式、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相結合的方式逐步解決環境問題。

公報看點

看點1 三個堅持

全會提出:“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看點2 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XX年翻一番,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消費對經濟成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看點3 五大發展理念

全會提出:“實現‘xx’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看點4 協調發展

全會提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看點5 綠色發展

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看點6 構建四個格局

全會提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發揮主體功能區作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基礎制度的作用。”

看點7 低碳循環發展

全會提出:“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製度,推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

看點8 實行垂直管理

全會提出:“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看點9 堅持保護優先

全會提出:“築牢生態安全螢幕障,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