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2011年扶貧工作方案

為切實加強對革命老區連片扶貧開發的組織管理和工作指導,確保老區連片扶貧開發項目紮實推進,根據省政府《關於加快革命老區發展的意見》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總體目標:在規劃區的10個鄉(鎮)、45個行政村集中連片貧困區域,以圍繞農民增收和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為中心,突出重點,解決難點,使區內15939戶、62202人得到有效扶持。通過三年努力,幫助區內貧困民眾新增人均純收入2800元以上,解決4864戶貧困戶、18981名貧困人口的貧困問題,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支柱產業加快培育,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居環境明顯改觀,農戶綜合能力全面提升,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切實加強,規劃區整體脫貧並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加快發展。

具體目標:到2011年底,區內45個行政村、313個社的農戶新增人均純收入2800元以上,人均占有糧食450公斤以上,實現戶“七有”、村“七有”的建設目標。

戶“七有”,即:①有一幢具有川北民居特色、庭院綠化整潔、建築面積8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②有1畝以上的高產穩產農田地;③有安全衛生的飲用水;④有沼氣池(或節能灶);⑤有1畝以上的經濟林果園;⑥年有1頭大牲畜出欄或2頭生豬出售;⑦有一個科技明白人。

村“七有”,即:①有可通中型以下客貨運輸車輛的進村硬化公路;②有標準的村務活動室,衛生室;③有通訊設施;④有產業協會;⑤有一個以上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⑥現有村國小達到“普九”標準;⑦有民眾信任、團結幹事的村“兩委”班子和維護民眾利益的好制度。

二、工作內容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1、著力改善交通條件。按照村道硬化、社道暢通、入戶路晴雨通行的要求,整治村道65公里,硬化村道270公里;新建社道57公里,整治社道69公里。

2、加快水利設施建設。按照先解決人畜安全飲水後保障生產用水的原則,打機壓井1650口、新修集中供水點l56處,鋪設供水管道l84公里、新建灌溉渠61公里,整治灌溉渠98公里,新建提灌站5處、維修提灌站l處,新修蓄水池245口,整治水庫5座,興建10個村的集雨節灌工程,全面解決規劃區內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

3、加大土地整理和農網改造力度。以“金土地工程”為載體,整理土地XX0畝,增加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根據實際需要分步實施,完成農網改造60公里。加快廣播電視、通信事業發展,廣播電視節目信號實現全覆蓋,鄉(鎮)、行政村通程控電話、無線通信。

(二)大力培育特色產業

1、積極發展特色種植業。規劃區內發展水果5000畝,乾果7500畝,培植柑桔、乾果新品種示範園1400畝,蔬菜10000畝,中藥材XX畝,茶葉30000畝。

2、大力發展特色畜牧業。積極推進畜牧業升級換代,扶持區內農戶養豬50000頭,建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20個。

3、培育壯大勞務產業。培訓輸出區內農民3100人,培訓實用技術XX0人次,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和脫貧致富技能。

4、幫助解決貸款難問題。安排貼息資金38萬元,新建45個扶貧互助社,支持農戶發展增收支柱產業和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三)全面發展社會事業

1、解決上學難問題。抓好中國小危房改造,改建村小20所、6000平方米,購置教學設備2200台(套)。

2、解決看病難問題。區內村衛生站達到國家要求的建設標準和設備、人員配套標準,購置醫療設備40台(件),培訓醫務人員40人。

3、支持科技、文化發展。圍繞特色產業發展需要,加強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示範,強化農業實用技術推廣。支持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建設鄉鎮圖書室和農家書屋。建設通江縣紅色旅遊重點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