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學年語文教研工作方案

語文教研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使學校不僅成為學生成長的場所,同時也成為教師不斷學習、成長、提高的學習型組織。為提高學校教學質量以及教師專業化水平,本學期將進一步加強教研活動。

一、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紮實有效的語文教研活動,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語文課程的性質、目的、任務,研究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深入了解並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開發校本課程。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提高語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課程建設與管理能力。

二、活動方式

校本教研是一種融學習、工作和教研於一體的學校性活動和教師行為。實施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徑是教師反思、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三者相互滲透,相互依賴,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統一體。根據中心國小的統一要求,語文組打算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核心要素,以理論學習、集體備課、案例分析、校本論壇、教學反思、結對幫扶、經驗交流、說課、聽課、評課、骨幹教師與教師對話等為基本形式的語文教研製度。通過相互聽課、評課,相互交流,共同研究,為教師參與教研搭建平台,創造條件,努力提高教師參與校本教研的積極性、針對性和科學性。

1、自我反思:每個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教育教學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分析、修正,分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及時撰寫教學反思和教學後記。每周兩篇,每學期不少於10篇。階段反思和反思文章每學期各不少於2篇。

2、同伴互助:以教研組體,加強教師個人與同伴的對話。繼續實行"以老帶新,以強帶弱"的結對幫扶辦法,互相交換信息,達到經驗共享。教研中,每個教師要以自己和學生生成的問題為研究內容,將問題提交到教研組,研究過程中,要大膽評點,各抒己見,充分發揮集體之間的團結、互助、合作,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在觀念的碰撞與交流中達成共識,在實踐與摸索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共同成長。

3、專業引領:一是每個教師自覺加強理論學習,從專業的刊物或網際網路上學習和引進名家教研思想,將教研專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進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努力提高理論素養,增強理論思維能力。二是在學校統一部署下,請教育教學研究專業人員來指導,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

三、活動要求

各年級要認真負責備課和教學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級語文教學質量。

1、組織本組教師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語文教學的目的和任務。

2、根據學校工作計畫和教研組工作計畫,擬訂出本學期的教學計畫並組織實施。組織教師在個人獨立備課的同時進行集體備課。每周至少一次集體備課研討,共同研究單元或課時目標、重點難點疑點關鍵點、作業或練習、教學過程的組織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以統一進度,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組織指導教師聽課、輪聽課、評課等活動。

4、積極開展教研活動,認真落實本組教科研課題,以教學科研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不走過程,不搞花架子。

教師是開展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開展教研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每位教師必須主動、認真地進行教研活動,在活動中不斷成長,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能力。

(1)、認真參加學校、教研組和年級組以及各級主管部門組織的教研活動,態度端正。認真完成指派給自己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