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市政府節能減排工作方案範文

一、明確目標和要求

(一)主要目標。到XX年,萬元gdp能耗由1.067噸標準煤下降到0.853噸標準煤(按現價計算),下降20%;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由1.26萬噸下降到1.11萬噸,下降11.6%;氨氮排放量控制在2541噸,削減18.1%,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6800噸。

(二)總體要求。以科學

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為巨觀調控的重要目標,突出抓好重點行業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監測體系、考核體系和責任體系,著力形成集約型的增長方式和節約型的消費模式,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法規和標準為規範,以監測中心等服務機構為依託、以統計和計量等為基礎的節能減排協同推進機制,確保實現“xx”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著力調整和最佳化產業結構

(三)制定結構調整實施方案。按照“管住增量、調整存量、上大壓小、扶優汰劣”的思路,制定《亳州市工業領域產業結構調整意見》及淘汰落後產能的年度工作方案,將節能減排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剛性指標。

(四)淘汰和改造升級落後產能。在鞏固關閉新老“五小”成果、防止反彈的基礎上,加快對落後產能的淘汰和改造升級。,關停並轉立窯水泥生產線1條(渦陽縣龍山水泥廠),淘汰落後產能7萬噸,節能1.5萬噸標準煤。“xx”期間,完成對3台熱電機組的技術改造和升級換代。預計年節能2.2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4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8萬噸。

(五)擇優發展節能環保型產業。大力發展低能耗、輕污染的先進制造業和面向生產的服務業,積極發展生物質能包括秸稈氣化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同時,建立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檔案,取消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及企業實行的優惠政策,實現我市產業結構向節約型、環保型轉變。

(六)從源頭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企業。嚴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項目,嚴把土地、信貸兩個閘門,提高節能環保市場準入門檻,嚴格執行新建項目節能評估審查、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項目核准程式,建立相應的項目審批問責制。對未進行節能環保審查或未通過審查的項目,審批部門一律不得審批、核准或備案,土地管理部門不得通過土地預審,不得批准用地,銀行不得提供貸款,規劃、建設和安全監管等部門不得為其辦理相關手續。

三、加快以節能減排為重點的技術進步

(七)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建立十大重點節能工程項目庫,制定分年度實施計畫。通過實施燃煤工業鍋爐(窯爐)改造、區域熱電聯產、餘熱余壓利用、節約和替代石油、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最佳化、建築節能、綠色照明、政府機構節能以及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等節能工程,實現節能12萬噸標準煤以上、節電近1億千瓦時。組織實施8個重點節能示範項目,開展電機改造節能專項行動。

(八)實施污染治理重點工程。到XX年,累計建成4個城市污水處理項目,全市污水處理能力17萬噸,預計削減化學需氧量1.1萬噸;全市25個重點工業廢水治理項目按計畫建成投運,預計削減化學需氧量0.21萬噸。

(九)大力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組織產學研聯合,開展重點行業節能減排等攻關研究。在電力、化工、建材、紡織、造紙、建築等重點行業,推廣一批節能減排技術。加強節電、節油農業機械和農產品加工設備及農業節水、節肥、節藥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