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局幫扶村扶貧開發規劃方案

根據《中共**市**區委辦公室、**市**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我區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的實施意見》(**辦發〔〕17號),為確保**供電局對口幫扶**區沙院鎮五和村工作高效有序開展,圓滿完成幫扶工作任務,按照**供電局及**區扶貧開發辦公室“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

作部署,創新扶貧方式,增強扶貧能力,發動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扶貧開發,更好地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我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五和村委會簡介:據調查,五和村委會是一條自然村,總人口4000多人,總戶數800多戶,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有295戶,其中年收入1500以下的有60戶。經核實,屬於本次扶貧開發工作幫扶對象的共47戶。

一、指導思想

以鄧--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責任制,以整村推進為平台,以增加貧困戶收入為核心,以改善貧困村民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最佳化五和村發展環境,提高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加快脫貧致富奔康步伐。

二、目標任務

從起,用3年時間,促使五和村47戶貧困戶實現“八個確保”(確保被幫扶的47戶貧困戶有自我發展和和收入的主業,基本實現穩定脫貧,80%以上被幫扶貧困人口達到農村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上;確保有條件的貧困家庭完成危房改造;確保符合條件貧困家庭被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確保貧困戶家庭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確保貧困家庭子女失道接受義務教育不輟學;確保考上大中專院校的貧困家庭學生能順利完成學業;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勞動力能免費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至少輸出一個勞動力;確保每一貧困戶學會一至二門種養技術或手工加工技術),五和村達到“六有”(有堅強的領導班子、有科學的發展規劃、有穩定的集體收入、有整潔的村容村貌、有民主的管理制度、有文明的社會風尚)目標,基本改變五和村落後面貌。

三、扶貧工作構想

(一)據調查,五和村現有蝦塘300多畝,屬村集體所有,現已全部被外人承包養蝦,村委會每年收租金約10萬元左右發放給村民。按800戶計每戶每年分到的僅125元。建議由本村委會收回部分蝦塘建立五和村蝦塘養殖場,扶貧工作組聯繫相關部門,請有關專家到村委會授課,講解養蝦技術,提高產量,提高產值。一來可壯大村委會集體經濟,每年從中抽取部分資金資助五保戶、孤兒,另外可為部分貧困戶提供飼養員等工作崗位,發展海蝦深加工等產業為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據調查五和村有一戶海產品加工廠)。

(二)五和村委會現有山嶺400多畝,原種樹林已多年,大部分被砍伐,多數為殘林。由扶貧辦進行可行性規劃,並聯繫相關單位籌集資金,全部改種為豐產林。豐產林一般3-5年可投產,並且一次砍伐後可重複施肥生長投產,效益可觀。

(三)五和村三尺垟洞田共250多畝,狀元山腳垟田200多畝,部分無人耕種已丟荒。由扶貧辦協調相關部門籌集資金,建立蔬菜種植基地,如水東芥菜種植基地。水東芥菜是當地的一個品牌,聞名省內外,種植水東芥菜技術也比較成熟。如果種植成功,發展產、銷一條龍產業,可為當地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另外,據實地考察,該地區土質也適合種植香蕉、山芋等經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