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金融環境建設工作方案

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是完善和最佳化與金融業生存發展有密切關係的各要素之間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過程。推進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改善金融生態環境,不僅是金融業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區域經濟金融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要求。為了進一步改善我市的金融生態環境,更好地發揮金融對經濟發展的助推作用,提高金融資源的利用效率,維護金融穩定,實現經濟金融發展的良性互動,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特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刻認識和把握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內涵,從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出發,按照“政府主導,人民銀行推動,金融機構、企業廣泛參與,各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積極配合”的原則,尊重經濟與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緊密結合我市實際,廣泛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切實加強信用環境、市場環境、行政環境和法治環境建設,確保金融實力不斷增強,金融服務不斷最佳化,金融投入不斷增長,努力開創經濟金融良性互動、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建設目標

總體目標:從xx年起,利用三年左右的時間,通過完善組織制度、健全中介機構、融洽銀企關係,在全市形成穩定的經濟環境、完善的法治環境、規範的制度環境、良好的信用環境和協調的市場環境,增強我市經濟競爭力、資金吸引力和防範區域金融風險的能力,實現經濟金融發展的良性互動。

具體目標:

——國家經濟金融政策得到有效貫徹落實,全市產業政策、金融政策與投資政策相協調;

——金融機構抵禦風險的能力得到加強,不良貸款有較大降幅,逐步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基本不存在逃廢金融機構債權現象;

——金融機構的融資能力同全市經濟發展需要相協調,實現社會資本與金融資本的有效融通和流動;

——“誠信銅川”建設效果明顯,信用戶達到70%以上,信用村達到30%以上,更多的區縣、鄉鎮、社區達到信用標準;

——企業遵規守信,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吸引和消化資金的能力明顯增強,產業集群效應初步顯現;

——市場中介組織得到規範,市場化服務體系完備,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平穩有序競爭的局面基本形成;

——擔保體系建設基本完善,各類擔保機構運轉正常,銀行同擔保機構、企業之間達到良性互動;

——社會誠信信息共享機制初步建立,企業、個人信用檔案基本完備,並實現科學化管理。

三、建設步驟和重點

(一)啟動階段(xx年7月—xx年12月)。全面部署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政府各有關經濟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結合我市實際,科學制訂各項產業發展規劃和招商引資項目指引,防止違反國家產業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項目落戶銅川。治理逃廢金融機構債權現象,廣泛開展a級以上信用企業培植工作和信用區縣、信用社區、信用村鎮、信用企業、信用農戶的創建工作,大力發展擔保業務。

(二)深入開展階段(xx年1月—xx年6月)。建立和完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相關制度和評價考核體系,使良好的信用成為全社會共同珍視的無形資產和重要資源;對企業法人、經營管理人員、財會人員進行培訓,使其掌握現代企業制度的相關要求和知識,提高企業財務核算和內控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徵信服務平台,建立信用信息系統、信用信息披露系統和信用服務系統,使信用體系建設基本規範化、制度化;著力調整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或產品,大力發展高起點、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或產品;嚴厲打擊各類金融違法行為和逃廢金融債務的行為;逐步建立和完善信用中介機構,引導支持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評估評級等中介服務機構的發展;擴大擔保基金,增強擔保實力,完善擔保體系;激活民間資本,擴大直接融資。

(三)規範發展階段(xx年7月—xx年6月)。引導和支持轄區內企業從事專業化生產和特色經營,鼓勵其加大科技創新和新產品開發力度,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推進專業化協作和產業集群發展,大力發展區域循環經濟,開發更多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優勢項目,為金融機構創造優良的信貸環境;金融業資產質量和經營效益有較大提高,各有關部門能夠為金融機構向上級銀行爭取更多的信貸資金、開闢信貸投放綠色通道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法制支持和輿論支持;充分調動民間資本,大力培育和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