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農資打假治理工作方案

(八)突出“12316”三農熱線,強化服務指導。全國已有16個省(區、市)、*個地市、*個縣市開通“12316”三農服務熱線,要充分發揮“12316”公益服務電話的作用,做好投訴舉報受理工作,為農民民眾提供信息和技術諮詢服務。未開通的省份,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快“12316”三農熱線開通步伐。要強化對農民民眾的服務指導,提高農民民眾質量意識、科學使用農資能力和識假辨假維權能力。要採取舉辦培訓班、印發宣傳資料、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深入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知識和農業投入品使用知識,指導農民科學、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嚴格執行休藥期、安全間隔期等規定,提高農民規範化種植養殖技術水平。

(九)強化鼠藥市場監管,鞏固毒鼠強整治成果。各地農業部門要繼續採取市場監管、重點排查等措施,加強鼠藥市場監管,堅決清繳毒鼠強等劇毒鼠藥。規範殺鼠劑市場流通渠道,嚴厲查處未取得經營資格經營殺鼠劑和經營沒有防偽標誌殺鼠劑的違法行為;加強統一滅鼠工作,宣傳推廣先進滅鼠器械、藥劑和技術,提高鼠害綜合防治水平。配合公安部門做好跟蹤、排查和搗毀制售毒鼠強窩點等工作,協調環保部門做好已收繳和廢棄毒鼠強的處置工作。

(十)落實監管責任,推進規範化建設。積極推進農資監管工作規範化建設,形成穩定、有效的農資監管機制。一是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堅持以縣為主,由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履行農資日常監管責任,並對本行政區域農資執法工作負責,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指導、協調與服務工作。二是推行執法責任制度。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與農資監管責任部門簽訂責任書,明確職權、職責、目標、要求和保障措施,並報上一級農業部門備案。三是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對監管措施不落實、該報告不報告、發現有違法行為的苗頭不控制、該查處的不查處、該移交的不移交等行為,要及時予以處理;造成不良後果的,對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要依法處分。四是推行監管工作記錄製度。具體履行農資監管職責的機構要建立監管工作記錄,如實記錄監管工作開展情況。五是進一步完善信息報送和統計制度,逐步實現電子化報送,網路化管理。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切實提高基層農資監管能力。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農資監管工作的領導,建立主管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體系,充分發揮基層執法機構在農資監管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要積極爭取將農資監管工作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保證基層農資執法監管、抽檢和辦案經費,配備必要的交通、通訊、計算機、照相機等執法設備,保障農資監管工作能落到實處。

(二)強化協作,形成打假工作合力。各級農業部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履行牽頭協調職責,加強與發展改革、公安、工商、質檢、供銷、監察、法院、檢察院等有關部門的協作,落實農資打假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明確職責分工,及時溝通信息,制定聯合行動計畫,進一步健全部門內各盡其職,各負其責,部門間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農資打假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多部門整體聯動的優勢,形成農資打假工作合力。

(三)深入宣傳,營造全民打假氛圍。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和宣傳導向作用,利用電視、廣播、網路、報刊、明白紙、宣傳單等多種手段,宣傳農資打假工作經驗和成效,宣傳農資法律法規,加大假劣農資案件曝光力度,震懾違法犯罪分子。

(四)加強督查考核,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加強對各級農業部門農資監管職責落實情況的督查力度,實行目標考核,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對不認真履行農資監管職責的,要通報批評;對嚴格履行監管職責、措施得力、工作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要進行表彰獎勵。

四、重點活動

(一)*月,組織召開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電視電話會議,部署20**年農資打假和監管工作。

(二)*-*月,組織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春季行動。

(三)*月,組織開展第四屆“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周”活動。

(四)*月,啟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示範縣(市)建設。

(五)“3.15”期間,公布全國農業系統農資打假典型案例。

(六)*月,組織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春季督查。

(七)春季和秋季等重要農時,組織開展農資質量監督抽查活動,及時公布抽查結果。

(八)*月,組織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秋季行動。

(九)*月,組織開展農資監管責任制落實情況檢查活動。

查看更多:
農資打假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