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防汛抗旱工作情況匯報

八是充分利用農用機具投入抗旱。今年以來,共使用抽水機354台套,送水車35輛,送水1000餘次,耗油12.5噸,耗電2.96萬度;

九是利用《鹽津縣城洪水預測預報方法》對上游水情、雨情和洪水到達鹽津時的流量、水位進行提前預測,給防汛指揮提供科學依據;

十是作好汛前、汛中、汛後安全檢查。今年縣防汛辦多次組織技術人員對縣城及鄉(鎮)集鎮進行重點洪障檢查,督促清除,確保行洪安全;對蓄水工程、在建工程進行安全檢查,做到防洪、蓄水兩不誤,安全、生產兩手抓。

採取以上有效措施,使重點旱片的1.8萬畝農作物得到及時的保苗栽插,解決了集鎮和農村1.2萬人、5600頭牲畜的飲水困難;成功預測預報了今年兩次洪水對縣城低洼處的襲擊,使洪災帶來的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通過生態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人工措施,為今年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受災民眾思想穩定,社會治安狀況良好,維護了社會安定。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防洪抗旱手段單一,防洪抗旱資金嚴重不足,防汛抗旱所需物資儲備明顯不足。

二是應急反應和處置能力亟待完善。多年來,縣和鄉(鎮)防汛抗旱指揮部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防汛抗旱應急機制,為奪取歷次抗洪搶險救災的勝利奠定了基矗但是,從去年和今年防汛抗旱實際情況看,部分地方仍然對發生的汛情、旱情反映遲鈍,信息上報不及時、統計數據不準確、情況反映不規範。

三是防汛工程設施脆弱。目前,我縣沿河城鎮的防洪標較低,縣城和沿河鄉鎮沒有任何防洪設施。此外,全縣還有不少病險水庫存在隱患,防洪減災體系不完善。

四是抗旱基礎工作仍然薄弱。部分鄉(鎮)旱情信息採集、傳遞、分析及報送不及時、不準確、不規範,沒有必要的旱情監測手段,難以為科學抗旱決策提供全面、及時、有效的信息。絕大多數鄉(鎮)沒有制定相應的抗旱預案,抗旱工作仍處於應急被動狀態。

五是部分鄉(鎮)對城鎮和生態抗旱工作思想認識不到位。不少地方對做好城鎮和生態抗旱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夠,認為在現有體制下,城鎮抗旱是城鎮供水部門或自來水公司的事,與我們無關,不積極主動承擔相關的工作。另外,一些地方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非常淡薄,往往置生態系統於不顧,掠奪性開發水資源,無理擠占生態環境用水;林地墾荒、陡坡耕作,使水源枯竭;違規建築、棄碴棄土亂堆亂放等致使抗旱能力減弱,河床抬高,影響行洪安全,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呈加重趨勢。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抗旱方面

一是要提高認識,逐步實現由被動抗旱向主動抗旱的轉變。面對我縣十分嚴酷的自然條件,我們一定會把抗旱作為一項長期任務,堅持以防為主、防抗並舉,積極探索適合我縣實際情況的有效抗旱模式,制定較為完善的抗旱減災工作方案,建立快速、準確的旱情監測體系,以提高抗旱工作的主動性、時效性、和針對性,增強抗旱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