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業結構調整情況匯報

三、調整農作物品質結構,大力發展名、特、優農作物品種

全市發展優質稻32萬畝,與去年同比增加28%;發展優質水果 28萬畝,與去年同比增加 12 %。張家界祥年環保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大力發展鹽井貢米,基地面積由去年的 畝發展到今年的 畝,比去年增加畝 。同時在發展種植的基礎上,大力開發稻米加工。總投資400多萬元建高一條米粉生產線,目前已完成車間建設,6月份設備進廠安裝調試,現正待投入生產,年銷售收入達1000萬元以上。

四、調整農村勞動力結構,大力引導農民外出務工

去冬今春以來,全市農業部門,積極落實農業部陽光工程培訓項目,大力培訓農村勞動力,引導農民外出務工。全市培訓農民6000人。據統計,全市外出務工人員達萬人,同去去年增加 %。桑植縣今年全縣外出務工人員9.5萬人,其中新增外出務工人員5000餘人,全年人平按5000元計算,上半年全縣農民增加收入1250萬元。

五、調整城市農業與傳統農業結構,大力發展城市農業

去冬今春以來,全市狠抓冬季城郊農業的發展,城郊農業來勢喜人。一是區域布局日趨合理。各區、縣圍繞實施旅遊帶動戰略,圍繞旅遊市場最佳化城郊農業布局,因地制宜地發展了糧、油、果、瓜、菜及科技諮詢特色農業,湧現出一批水果、蔬菜、甘蔗等專業村、專業鄉鎮。如以水果為主的水果鄉――永定區沙堤鄉,有以蔬菜為主的蔬菜村――永定區的廣岩村等,以紅薯為主的紅薯村――永定區的竹遠塔村。目前張清沿線、機場周圍、火車站周邊的旅遊休閒農業正穩健發展。二是品牌意識不斷增強,產品質量不斷上升。目前為止,我市申報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的企業逐步擴大,目前,我市申報有機食品的企業有2家,綠色食品的有6家。張家界茅岩莓有限公司目前正在進行無菌生產車間改造,已基本完工,正在申報保健食品gmp(實施良好生產規範)合格企業,4月份已經省衛生廳初步驗收合格(在全省同行業中僅有20多家取得合格證)。充分說明了我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從過去那種粗加工、大路貨已轉變到了注重品牌、注重質量、注重包裝以獲取最大經濟效益上來,這對推進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有著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六、調整了農業工作結構,大力加強產後服務工作

一是積極落實惠農政策。為確保國家強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市政府安排市農業局先後召開了有農業、財政部門負責人參加的良種補貼工作會議;組織了市級建整扶貧村村支兩委主幹培訓;組織召開了有區縣分管農業區、縣長、農業局長、糧油站長參加的全市糧食生產流動現場會;五月五日的市政府第八十八次常務會議,討論決定了重獎種糧大戶的措施:今年凡種中稻100畝以上,基本實現機耕、機插、機防、機收,糧食單產高於當地平均單產5%以上的大戶,每畝獎勵300元;凡種雙季稻100畝以上,基本實現機耕、機插、機防、機收,平均畝產高於當地雙季稻5%以上的大戶,每畝獎勵500元。種玉米100畝以上的大戶每畝獎勵100元。各區、縣也分別制定了獎勵種糧大戶的政策。慈利縣對種糧30畝以上的大戶,每畝獎勵100元;永定區農業局對種糧大戶(100畝以上)派出專職技術人員,並無償為其提供優質技術服務。市農業局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為了支持糧食種植大戶的發展,擠出資金一萬多元為永定區橋頭鄉高峰村劉紀成購買柴油近1000公升,耕整機1台。二是積極落實冰災水果促銷措施。由於受去年柴油供應緊張和持續冰凍災害的影響,我市柑桔出現嚴重滯銷,到2月中旬,全市26萬噸柑桔近一半滯銷,氣溫回升,受凍柑桔品質下降,部分已經腐爛變質,如果不儘快銷售,果農將損失慘重。全市柑桔促銷工作會議後,各區、縣農業部門認真貫徹此次會議精神,在全市範圍內迅速開通柑桔銷售“綠色通道”,並對銷售大戶給予獎勵,鼓勵商業連鎖超市銷售本地柑桔。全市滯銷的26萬噸柑桔到3月上旬基本銷完。三是加強了農業投入品的監管,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上半年來,全市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制訂了農資打假工作方案,開展了農業投入品市場大檢查,清理整頓了農資銷售市場。特別是對農業生產的基本資料――農作物種子出現的多、亂、雜問題進行了專項整治,組織開展了“八查”活動。對全市381個種子經營網點進行了拉網式的檢查,共抽樣送檢28批次,抽檢樣本103個,查處包裝不合格兩雜種子39個。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726人次,出動執法車輛107台次,檢查農業投入品門店、農業企業、經營超市559個,收繳違禁、過期農藥2078瓶、假劣種子117公斤,辦相關培訓班22次,發放資料3430份。通過查源頭,堵出口,有效的防止了假劣種子在市場上的流通,確保了農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