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局典型經驗材料匯報

(五)“兩清理”工作初戰告捷

首先從摸查入手,分專業、分區域成立了3個輸電小組和20個配電小組,逐條線路、逐基桿塔、逐台設備、逐個跨越點、分界點進行“拉網式”的排查測量,建立台賬,有計畫地進行整改。截止8月底,全市輸配電設施名稱標識及編號的規範和完善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整治對地安全距離不夠157處,治理交叉跨越115處,砍伐或移栽線下超高樹木50608棵,設立跨越等警示標牌221處,解決處理“三線搭掛”1571處,為電網安全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六)節能降損成效顯著

按照農電線損規範化管理模式的要求,認真總結以往線損管理的經驗,開拓工作思路,創新管理手段。全市高供高計用戶統一計量裝置,安裝全功能電子表821塊;推進配電變壓器的更新換代,s9、s11型變壓器普及率達到了93.5%;在10千伏線路上安裝動態無功自動補償裝置9台,補償容量3900千乏,安裝固定電容器235台,補償容量17686千乏;全面開展線損分級、分壓、分線、分台區管理、考核,加大用電檢查和營業稽查力度,做好對各類竊電手段的研究與防範,穩步推進降損節能。1至8月份,綜合線損完成6.35%,高壓線損完成4.07%,低壓線損完成6.51%,實現了穩中有降。

(七)隊伍建設成果彰顯

制定了供電所職工、農電工持證上崗實施計畫,將計畫下達至所、落實到人,有針對性地組織業務培訓、知識競賽和技能比武等系列活動,促進農電職工綜合素質的提高。目前供電所職工持證上崗率完成65.5%,農電工持證上崗率完成48%,計畫年底前實現100%;完成了146名職工、31名農電工的技能鑑定;深化學歷教育,與河北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分別開辦了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專升本”學習班,107名職工參加了在職學習;著力加強管理層的培訓,與華北電力大學聯合辦學,30名中層幹部和業務骨幹參加了項目管理mba研究生班的學習,目前大部分科目已經結業;組織了全員出題建庫工作,進一步豐富了培訓內容。

(八)科技信息化建設亮點紛呈

按照“sg186”工程的總體框架,確定信息化建設發展模式,對原有科技進步項目進行整合,納入統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積極運用科技手段規範和提升管理。開發了多方式抄表收費預付系統,客戶可以在全市各個銀行網點或通過無線pos繳納、預存電費;開發了業擴報裝網上傳遞系統,業擴手續可以區域網路內全程傳遞辦理;作為95598呼叫系統的配套項目,開發了95598客戶服務網站;對城區配網自動化進行二期續建,實現對線路開關設備的“三遙”和故障自動隔離,以及對配變的實時監測,城區配網的供電可靠性得到進一步提升;完善遠程教育系統功能,部室、供電所職工可通過區域網路登錄收看培訓題材庫里的所有影像資料,員工培訓更加快捷方便;通過安裝無線電壓監測裝置,對電網電壓進行實時監測並進行數值統計、分析、處理、存儲和近遠程通訊;開發了安全生產微機聯網開票系統,在全局生產部室和基層所站全面推廣。

農電標準化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是一個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動態過程。雖然我們在標準化建設上做了一定工作,但仍處於起步階段,工作覆蓋面和深度廣度仍有諸多差距。我們要乘這次會議的東風,全面落實會議精神,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紮實的舉措,力促標準化建設再上新台階,不斷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