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關於農民增收情況的匯報

xx縣地處贛西北邊陲,與湘、鄂、贛三省九縣毗鄰,縣域面積4504平方公里,為全省之最,轄36個鄉鎮,總人口78萬,其中農業人口66萬。山地面積530萬畝,耕地面積60萬畝,其中水田43萬畝,境內土壤、資源和生態等條件優越,適合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發展。

今春以來,為了全面貫徹中央、省市一號檔案精神,更好地促進農民增收,我縣高度重視農業工作,把農民增收這一工作放到首要地位來抓,堅持“多予、少娶放活”的方針,按“穩桑、擴糧、促增收”的思路,大力實施“1116”工程,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了農民收入持續、較大幅度和全面增長。今年我縣農民人平收入可達到1576元,比去年1423元增加153元。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一、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糧食產量產值增加

我縣堅決貫徹中央和省市有關糧食生產的精神,全面兌現優惠政策。一是落實減稅政策。我縣在省定減免農業稅43%的基礎上,再核減2%,全縣共調減農業稅1228.5萬元,調減農業特產稅617萬元。二是補貼發放到位。今年的糧食直補資金和良種補貼發放全部到位,全縣共發放糧食直補和良種補貼資金948萬元。一減一補,全縣農民人均可相對增加收入42.3元。

通過兌現優惠政策,加上糧食價格升高,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漲,糧食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大幅度提高。全縣水稻種植面積為51.5萬畝,比去年增加9.8萬畝,糧食總產量預計達173189噸,比去年增產36111噸,增長26.5%。糧食大戶增多,全縣種植水稻50畝以上的有30多戶,種植水稻30畝以上的大戶有300多戶。三都鎮三都村熊秋生今年種植水稻60餘畝,全部採取免耕直播技術,其中早稻和二晚各7畝,早稻畝產402公斤,二晚303公斤;一晚53畝,畝產463公斤。減去各項成本,今年種糧為他帶來了2.1萬元的純收入。

二、大力實施“1116”工程,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推進農業產業化的根本目的是促進農民增收,促進農民增收同時也必須依靠產業化的經營。我縣根據自身實際,大力實施以蠶桑為主的“1116”工程,切實做好農民增收工作。

1、蠶桑。xx縣是我省最大的蠶桑基地縣,現有桑園面積9.3萬畝,其中投產桑園4.6萬畝,萬畝蠶桑鄉鎮1個,3000畝以上的蠶桑鄉鎮10個,5畝以上的養蠶大戶300戶,~年蠶桑生產取得了可喜成績,展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全縣養種9.1萬張,產繭6.5萬擔,農民售繭收入達到5200萬元。由於繭絲綢價格回升,生產技術提高,養種量、產繭量和蠶繭價格比~年分別增長1.1萬張、1.3萬擔和2元/斤,蠶桑效益在去年的基礎上增加1830萬元,增長35%,為全縣人均純收入淨增25.2元。

由於繭絲市場好轉,蠶農生產積極性高漲,湧現了一大批養蠶高產大戶和專業村組,杭口鎮杭口村邱育民家庭人口6人,種植桑園40畝,全年養種85張,產繭69.02擔,售繭收入56257元,比~年增加10585元,人均純收入淨增1764元。西港鎮西港村6組梁正財桑園面積9畝,家庭人口7人,全年養種30張,產繭26.1擔,蠶繭收入21140.5元,比~年增收3020元。人均淨增431.4元。漫江寧紅村1組是我縣重點專業組,全組124人,有桑園面積165畝,全年養種488.5張,產繭435.25擔,農民售繭收入384020元,比~年增收97500萬元,人均淨增收786元。征村鄉洲上村是全縣最大的蠶桑基地村,全村13個村民小組,1518人,耕地面積1500畝,栽桑戶數317戶,現有桑園面積1240畝,占耕地面積82%,戶平桑園3.9畝,~年全村養種2815張,比去年增加893張,增長47%,畝桑養種2.27張,全年產繭2280擔,比去年增加1040擔,增長84%,蠶桑產值達182萬元,戶平蠶桑收入可達5753元,人平蠶桑收入達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