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各項任務工作匯報

XX年,全市民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民政廳的關心、指導下,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攻堅克難,開拓進取,突出民生保障,加強社會管理,提升社會服務,在全市民政系統廣大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了全年民政工作各項任務。主要工作如下:

一、突出民生保障,社會救助能力明顯增強

1、城鄉低保按時足額發放。提高城市低保標準,保障標準在240元至340元之間。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聯動機制,發放補助1144.68萬元;給困難民眾發放第一季度價格臨時補貼377.9萬元;給城鄉低保對象發放春節一次性生活補貼1141.18萬元;落實了提高低保對象每人每月城市15元、農村12元的補助標準。全市保障城市低保對象11880戶22152人,占非農人口2.3%,全年發放低保金5580.99萬元;保障農村低保對象34599戶72759人,占農業人口3.6%,全年發放低保金7429.2萬元;保障農村五保對象8126戶8394人,全年發放低保金2396.86萬元。此外,還向上爭取資金1150萬元,新建農村敬老院13所。

2、城鄉醫療救助取得新進展。指導督促10縣(市、區)制定了當地的城鄉醫療救助標準並實施;10縣(市、區)全部啟用城鄉醫療救助軟體系統。全市全年共籌集城市醫療救助基金1484.16萬元,支出84.17萬元資助20700人參加居民醫保,實施救助8424人次766.35萬元;籌集農村醫療救助基金2206.01萬元,支出263.96萬元資助87017人參加新農合,救助28036人次1626.51萬元。

同時,開展“慈善一日捐”募集善款1117萬元;實施“助學”、“助孤”、“光明通道”和重大疾病臨時應急救助等,投放善款450多萬元。

二、突出備災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明顯提升

1、備災工作紮實。全市共落實救災預備金1531萬元,儲備救災帳篷XX多頂,救災棉被、踏花被約1.2萬床,衣服約2.7萬件,毛毯4500多床,毛巾被約3000床,棉衣XX多件;共訂購大米200多噸,速食麵6700多箱,礦泉水1萬多箱,餅乾3800箱。開展“防災減災日”宣傳,覆蓋全市城鄉居民,協調國土、氣象、農業和衛生等部門發放宣傳資料2萬多份;建成1540個避災點,4個社區被評為“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

2、救災工作有效。全市共發生6次局部自然災害,受災人口約3.6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308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789公頃,倒塌居民住房2戶5間,損壞房屋1604間,直接經濟損失3682萬元。市級通過民政渠道向上爭取並及時下撥救災款3084.9萬元。協調財險公司做好政策性保險理賠工作,全市農房保險共理賠316.43萬元、自然災害公眾責任險共理賠38.5萬元。

3、農房災後重建戶全部完成搬遷安置。XX年,全市共有重建戶10112戶,集中重建點90個、集中重建戶6908戶,分散重建2730戶,進城購房474戶。至6月15日,所有重建戶都已完成搬遷安置,所有集中重建點都已落實小區管理。組織縣(市、區)將重建檔案錄入省農村住房災後重建網路信息系統。下發《關於因自然災害倒損房屋核查認定工作試行辦法》,規範倒損房核查認定工作。

三、突出創建目標,雙擁優撫安置紮實有效

1、優撫群體權益得到保障。投入100多萬元落實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3%自然增長機制;給4930名重點優撫對象發放醫療補助304.2萬元;慰問重點優撫對象困難戶1948戶52.59萬元,落實優撫對象一次性生活困難補助6706人120.7萬元、物價臨時補助6213人144.2萬元。發放義務兵家屬優待金農村1399.6萬元、城鎮331.4萬元。完成1954年11月1日以後入伍年滿60周歲的農村籍退役士兵的調查摸底工作,全市有9343人。完成烈士紀念設施普查工作,全市共有235處,其中列入縣級以上管理保護的有17處。完成7739名優撫安置對象信息更新錄入工作,審核33名換證、補證傷殘人員,審批15名帶病回鄉退伍軍人。組織38名優撫對象進行短期療養。421名需安置的退役士兵已全部安置。給859名1953年底前參軍後復員到企業工作退休人員發放困難補助99.38萬元。521名退役士兵免費參加各種技能培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