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法制教育工作計畫

(2)法律常識教育。對學生進行《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的有關法律常識的教育,通過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開展法制教育徵文活動,定期出牆報,營造出學法、知法、守法的氛圍。召開以“法制教育”為主題班會、座談會,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專題教育,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把法制教育落在實處,真正能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 

(3)樹立自尊、自律、自強意識。自尊是指自己要尊重自己,不許別人侮辱自己,自己也不必向別人卑躬屈膝;自律是指自己要管好自己,自強是指自己要有一種奮發向上的態度。開展競賽活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 

(4)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能力。辨別是非能力是一個判斷對錯、合法違法等情況的基本能力,自我保護能力是一個人不接受外來的不良影響,進行自己保護自己的能力,教育學生用法律當武器,對周圍的不良行為進行教育,保證我們生存環境能夠安定團結。 

(5)加強品德偏差生管理。對品德偏差生的幫教制訂切實措施,反覆抓,抓反覆。針對不良行為進行揭發檢舉,繼續抓好後進生的幫教工作,開展活動促進其健康快樂成長。 

(6)把法律教育工作落實情況,納入學校日常管理中,對教師及學生進行考核評定。 

4、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切實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 

為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讓法制教育進課堂、進頭腦,學校要做到“三落實”,即落實教材、落實課時、落實教師。在教學中既要講清有關法律、法規的基本觀點,基本原理,又要結合學生思想、行為實際和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實際。 

(1)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認識水平,堅持用好法制教育教材,將法制教育內容分解到各年級、各學期,做到年年有主題,月月有目標,實現教育內容的序列化。對學生主要進行法律常識、民主法制觀念、防毒禁毒等教育。 

(2)是針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選擇典型案例或事例,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用身邊的事例學法、說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想學、愛學。 

(3)是在教學中講述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教會學生如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避免意外事故。 

(4)是充分挖掘學科教學中的法制教育因素,自覺進行課滲透。如在地理課中,教師要結合《水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對學生進行愛護水資源、森林資源、節約土地、保護環境等方面的教育。 

5、以法制教育為主線建立社會育人網路,拓寬教育渠道。 

(1)、在學校內部,要建立法制教育管理網路,形成法制教育四條線,即政教工作線、團委工作線、教學管理線、後勤服務線,實行全體參與,全員育人。 

(2)學校、社會、家庭緊密配合,建立起全方位的社會育人網路,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法制教育滲透,形成強大的正向合力。 

(3)是加強陣地建設,不斷最佳化校園育人環境。學校要建立德育室、法制教育室,法制教育長廊,法制教育宣傳欄、宣傳櫥窗、展室、板報等,充分利用廣播、錄像、圖片等,進行法制宣傳,使法制教育工作有聲有色,形象感人,學生置身校園,時時處處都能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