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財政局工作總結及計畫

*年,財政部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縣“推進五大創業工程,實現全面振興目標” 第二戰役這箇中心任務,認真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凸現工業主體,依法組織收入;突出發展主題,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嚴格財政監督管理,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大力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確保了各項財政工作在和諧穩定的環境下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著力做大財政收入蛋糕,實現財政收入穩步增長

*年,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13*8萬元,超預算19個百分點,超收2042萬元,同比增長30.4%;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636萬元,超預算44個百分點,超收1723萬元,同比增長51.7%。同口徑,實現了三年翻一番的發展目標,這一成績得來不易。一是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財稅工作,牢固確立“始於招商,終於稅收”的理念,切實加強財源建設,促進了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特別是中糧集團等一些大型企業落戶我縣後,有力地拉動了我縣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年,中糧集團上繳稅收300萬元,占全縣財政總收入增幅的10%;舊城改造拉動契稅收入243萬元,同比增加140萬元,增長136%。成為了我縣財政收入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二是財政部門牢固樹立“服務發展是第一要務”的理財觀念,把強化收入征管、做大財政蛋糕擺上工作的重要位置,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積極協調財、稅、庫、行的關係,主動幫助疏通納稅渠道,*年全縣非稅收入2649萬元,同比增長118%。有力促進了全縣財政收入任務的及時、足額完成。另外,一年來,財政部門積極爭取上級補助收入,提高地方可用財力。*年共爭取上級補助收入35857萬元,比XX年的15300萬元翻了兩番多,同比增長18.26%,增加5537萬元。其中,一般轉移支付增加3758萬元,財政困難縣補助500萬元,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增加405萬元,專項補助增加607萬元,其他各項補助增加267萬元。使全縣總財力達到41493萬元,相當於完成了2.6億元財政收入。

二、著力強化預算管理,重點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一年來,財政部門按照建立公共財政框架的要求,堅持量力而行、量入而出;按照有保有壓的用款原則,積極調整最佳化支出結構,集中財力保障了重點支出的需要。*年,全縣一般預算支出42245萬元,同比增長45.38%。財政保障支出所取得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全縣幹部職工工資福利待遇,確保了全縣公教人員工資發放。按照“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財政支出原則,在編制年初預算中首先安排工資性支出,不留硬缺口。在預算執行過程中,財政資金優先保證全縣公教人員工資支出。全年總計發放行政事業人員工資17663萬元。並根據財力狀況,及時調整全縣行政事業人員工資水平,從1月1日起全額兌現了離退休人員200元生活補貼,兌現了在職人員200元生活補貼縣補部分的一半。從7月1日起全額兌現了在職人員200元生活補貼和離退休人員200元物價補貼的一半。另外,啟動幹部職工個人住房保障制度,縣財政補助支出200萬元;推行幹部職工取暖費貨幣化補貼政策,縣財政增加支出670萬元。

2、加大支農投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全年共籌措支農資金4850萬元,比去年增加1791萬元,增長  58.5%。全面落實各項涉農補貼,*年落實種糧補貼1040萬元;落實良種補貼15萬元;落實農機具補貼39萬元。同時加強了與有關金融機構的合作,對農民的各項補貼全面啟動“一卡通”運作機制,制定了《*縣財政局對種糧農民補貼資金的實施辦法》,確保了國家對農民的各種補貼直接發到農民手中。為加大對農業的投入,一年來,財政部門積極向上爭取農發和農業專項資金,全縣共整合各類資金1759.5萬元,涉及農業產業化、農業科技推廣、小型農田水利、農村經濟組織四類項目。充分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了糧食生產能力,增加了農民收入。正如許多農民所說的那樣,“以往種地要繳稅,現在種糧拿補貼”,財政支農效果顯著。

3、貫徹科教興縣戰略,大力支持教育、科技等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年全縣教育支出達9981萬元,占全縣財政支出比重高達23.7%,同比增加3072萬元,增長44.5%。進一步加強了教育設施建設,投資400多萬元用於薄弱學校的改造;建立健全農村中國小校公用經費保障機制,認真落實省政府關於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的規定,財政共撥付資金1754萬元,全縣50033名中國小生受益;繼續增加科技投入,科學技術支出325萬元,同比翻了6番,科學技術支出達到了法定支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