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

國小教育發展“xx”規劃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國小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奠基工程,我們必須為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我校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XX——2024年)》和省、市、縣有關精神和教育法律法規,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立足校本,科學規劃,強化管理,開發資源,努力創建特色學校。xx國小在“xx”規劃發展基礎上,特制定本校xx(XX年——2024年)發展規劃:

一、規劃背景和現狀分析

我校地處xx縣xx路南段,位於xx社區六組,是一所農村完全國小。學校占地面積8畝,建築面積xxxxm²,教室24間,辦公室6間,實驗室1間,儀器室1間,圖書室閱覽室1間,音樂、美術教室各一間,會議室、衛生室一間,實現了校園網路化和教學班班通。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6人,教學班10個,幼兒班2個,在校學生xxx人,幼兒xxx人。多年來,在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在xx廟和xx社區以及村民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體師生的團結協作,開拓創新,學校辦學條件不斷得到改善,普及程度得到鞏固和提高,教育質量和依法治校管理能力逐年提升,學校已初具規模。

xx國小服務半徑大約5公里左右,包括xx廟社區、xx社區、盛世中華城小區總人口6624人,總戶數1792戶。其中xx廟社區xxxx人(含流動人口),xxx戶;xx社區2164人,xxx戶。隨著城市的發展,xx廟社區、xx社區和xx國際中小型企業迅速增多,xx中華城小區入住率不斷攀升,學校生源越來越充足,學校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指導思想和辦學理念

1、指導思想:我們辦學總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高揚教育現代化和素質教育兩面旗幟,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充分發揮學校自身的優勢,做優“書香校園”、“平安校園”品牌,全面提升學校的綜合辦學質量與水平,打造縣城區又一所優質國小。

我們的校訓:求實、進取、樂學、多思;

我們的教風:敬業、愛生、善學、創新;

我們的學風:立志、勤學、誠信、奮進;

我們的精神:民主、團結、業精、爭先。

2、辦學理念:我校的辦學理念是“全心全意為師生的發展和幸福服務”。就是三句話:以學生為本,培養品德高尚、充滿活力、具有創造力的“四有”新人;以教師為本,造就素質優秀、善於探究、和諧進取的教師隊伍;以學校發展為本,建設內涵發展、均衡發展、持續發展的優質國小。

三、總體目標和發展思路:

1、總體目標:打造城區優質國小,xx縣示範學校。用五年的時間把肖營國小發展成為1000多名學生、18個教學班的辦學規模,打造成為城區優質、現代化的國小,讓每個學生快樂成長,讓每位教師幸福工作,讓每個家庭充滿希望。

2、發展思路:

突出一個主題——改革與發展。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第一要務。學校在高速發展的基礎上,高揚改革這面旗幟,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充分發揮教育改革中的政策優勢,做優、做強學校品牌,使學校逐步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確立“四種意識”——(1)生本意識。即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本。學校要發展,關鍵在於培養的學生是否有質量、有特色。學生髮展水平高,學校的競爭力就強,學校的發展環境也就好。(2)師本意識。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學校要牢固樹立教師是學校發展的第一資本的理念,讓不同層次的教師獲得不同程度的成長和發展。(3)校本意識。校本研究、校本培訓、校本管理是深入推進課程改革的需要。積極提倡學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師即研究者。要充分利用本地資源,教育雲資源優勢,加強教師與教師、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形成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創新的內在機制。(4)社會意識。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國家、為社會培養人才。作為教育者,必須要有為社會服務的意識,把學校和社會融入一體,經常與社區、單位開展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

四、具體目標和工作重點

1、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xx”期間,學校藉助國家實施學校“薄改工程”建設的快車道,加大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一是投入115萬新建一棟767平方米的教學樓和階梯教室。二是投入30萬擴建、改造運動場地。三是投入12.34萬元,建好供水管網、配齊安保設備、購置飲用水設備。四是投入24.42萬元,建成45台計算機室,15台多媒體教學設備、xxxx冊圖書、500套標準課桌凳、科學實驗器材、體音美器材按標準配齊,實現校園網路全覆蓋,優質資源班班通。五是投入10萬元,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形成獨特的“書香校園”氣息,實現校園環境淨化、亮化、美化、生態化,達到標準化國小建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