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標準解讀及實施建議

生活世界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現實的、具體的;二是理想的、精神文化層面的生活。教學應當同時關注這兩個層面。教學要幫助學生思考和認識生活的意義、目的、價值以及什麼樣的生活值得去過。回歸可能的生活。

(社會提倡的層面與社會允許的層面)

追問二、課堂教學需要什麼樣的教學氛圍?

學生需要安全、和諧、愉快、健康的教學氛圍

教學氛圍應當有利於師生的共同成長

(教學是一個生命的過程,既是學生的也是教師的生命過程)

以為快節奏,高密度,大信息量就是教學的高效益(是否真的高效率?新修訂的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知識點的計量標準 可比廣度 知識點除以課時單位時間,一節課不要太多。教學要有等待。學生生理、心理的能量守恆。)

教學的表演化問題

教學中評價表揚的異化

此類問題的產生與評課導向有關。

追問三: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面對全體學生?

關懷而非冷漠

理解而非說教

尊重而非霸道

教師需要處理課堂小麻煩小糾紛突法危機的技巧

追問四:如何實現教學形式的教育價值?

適宜、適當的教學形式是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保證。

在教學中必須反覆追問教學形式的教育價值。

重視僅僅追求教學形式的負面影響。

追問五:學生作業形式、功能如何拓展?

作業是學生延伸性的學習活動

對本課程作業的功能的認識(學科特點體驗性、實踐性)

本課程的“高水平作業”:調查採訪性作業、自主性作業、套用性作業、分析性作業、綜合作業、養成性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