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完善村級民主監督的實踐與思考

加強村級民主監督,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客觀需要,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推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舉措。蓮都區XX年年推行了以“契約化管理、程式化運作、長效性推進”為主要內容的村級民主管理規範化工作,今年又著手建立村民監督委員會,使村級民主監督逐步實現由單一監督向全方位監督、由事後監督向全程監督的轉變。

一、 村級民主監督工作的主要成效

(一)完善了民主化村務管理制度。針對村級決策不民主、村務不公開、財務不規範等情況,在全區各行政村建立了一套制度體系,所有制度都在村“兩委”聯席會議、黨員大會討論、修改基礎上,提交村民代表會議表決通過、張榜公布。主要包括三類制度:公開制度,如村務公開制度、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制度、民主評議村幹部制度、民主聽證會制度等;管理制度,如村民代表會議議事規則、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職責規範,如會計委託代理中心工作職責、村務公開監督小組職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站制度等。

(二)創立了契約化村務管理模式。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前提下,從農村實際出發,通過契約、協定、紀要等書面契約的形式,對農村重大事務、民眾關注的問題進行規範。把有關的法律法規、政策規定及村規民約具體到契約中去,使村務管理公開透明、責權明晰、執行有據、運作規範,形成有法有據的治理模式。其內容主要涉及財務管理、集體資產承包、土地承包管理、村莊規劃和建房管理、政務決策等9個方面。

(三)推行了程式化村務運作流程。以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為核心,依據村務的不同內容,制定村務運行流程,設定村民自治路徑。凡涉及村民利益的事,村“兩委”根據既定的操作流程,在一定時限內,按程式、有步驟地逐一實施。主要有五套議事流程:一是年度規劃、重大政策、工程項目流程。凡涉及年度規劃、重大政策、工程項目等工作必須事先徵求村民的意見,最後由村民代表會議表決通過,把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落到了實處。二是集體資產經營流程。非大額度收支要向黨員大會、村民代表通報;大額度收支要經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討論,提交村民代表會議表決;承包經營方案和較大數額的集體資產經營項目要進行民主聽證。三是招投標流程。在招投標流程中,增設了村理財小組、監督小組、村民代表討論,民主聽證,黨員大會討論,村民代表表決等環節,確保民眾的知情權、決策權得到落實。四是財務審批流程。完善村級會計委託代理中心、民主理財小組和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實行“三筆會簽、三級審批”,即所有支出票據都必須有經手人、證明人、審批人的簽字。所有支出票據報銷需村級審批、村民主理財小組審核、再報會計代理中心監督核算。五是村幹部誤工補貼流程。各村在徵求民眾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村幹部誤工補貼標準和發放流程,使村幹部誤工補貼更加符合村情、民情。

(四)建立了長效化村務監督機制。今年,結合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蓮都區在紫金街道、碧湖鎮、太平鄉建立村民監督委會員會試點工作。村務監督委員會由村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並授權,在黨支部的領導下獨立行使監督權。重點加強對村級財務、村集體資產、重大事項及重大工程項目等村幹部用權用錢行為的監督。村民監督委員會的建立,為農村幹部民眾搭建了村級民主監督新平台,有效落實了村民監督權,進一步激發了村級民主監督活力。

二、當前存在的問題

經過幾年來的工作,蓮都區村級民主監督逐步走上規範化、程式化、制度化軌道。但在村級民主監督工作的一些關鍵環節,尤其是村級民主決策、民主管理過程中的監督工作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部分農村黨員幹部侵犯村民權利、侵占集體利益、貪污受賄、挪用公款等違法違紀案件時有發生。主要表現在: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一些鄉鎮(街道)對村級民主監督工作重視不夠,對村幹部的管理存在認識上的誤差,認為農村實行村民自治,不宜多管。一些鄉鎮(街道)以成績論英雄,對村幹部出現的問題採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政策,助長了村幹部的霸道之風,脫離監督的習氣。有的鄉鎮認為村官“權小位卑”,加上村級集體經濟薄弱,開展村級民主監督意義不大,以致對村幹部重用輕教、重用輕管。少數鄉鎮幹部為了能讓村幹部配合自己做好中心工作,不敢輕易得罪村幹部,對存在的問題睜隻眼閉隻眼,甚至放任自流。

(二)制度執行不到位。一是村務公開不到位。重形式輕實效,走過場,使公開制度形同虛設,有的村一年公開一次財務狀況,有的為了迎接上面檢查時才臨時公開,有的公開的內容不完整。二是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實。農村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制度雖然逐步健全,但按制度辦事的自覺性不夠。三是重大事項決策上不夠民主。在涉及農民民眾利益重大事項的決策上,部分村還是由村兩委會甚至是村支書、村民主任討論決定,村民和村民代表直接參與討論決策的機會比較少。

(三)監督檢查不到位。一是內部監督乏力。村民參與監督意識不強,部分村民集體觀念弱化,對不涉及個人利益的事漠不關心,存在不願監督、不會監督、不敢監督的問題;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未能正常開展,議事權、監督權、罷免權未充分行使;村幹部接受監督意識不強,實行“家長制”管理,獨斷專行。二是外部監督不力。鄉鎮(街道)對村幹部監督管理不到位,特別是對財務管理不夠重視,“村賬鄉管”制度沒有得到有效落實,有的鄉鎮村級會計委託代理辦公室變成了村會計憑證的“保管站”,沒有發揮對村賬的審計監督作用。如該區塔下村村民主任黃某某, 利用職務便利,個人簽字、蓋章,5次挪用公款總計270萬元,至今尚有60萬元沒有歸還,給村集體經濟造成了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