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完善村級民主監督的實踐與思考

(四)工作開展不平衡。村級民主監督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村與村之間開展不夠平衡。如村級民主管理規範化試點小安村,建立健全了19項制度、5項程式和12項規範式契約文本,民主監督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相繼榮獲市新農村示範村、省級整治示範村、四星級民主法制村、省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等榮譽稱號。又如紫金街道水嶺根村確定了“村兩委幹部不參加村集體建設項目招投標”的硬性規定,取得了很好效果。但也有一些村村民代表會議、村民主理財小組等民主監督組織形同虛設,沒有起到有效的監督作用。

三、強化村級民主監督的對策

(一)教育造勢,以教育培訓為基礎,增強村幹部法制意識和村民的民主監督意識。一要提高村幹部民主管理村務能力。結合村兩委換屆,加強對村幹部的教育培訓,提高村幹部管理村級事務、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的能力,增強村幹部廉潔自律意識和監督意識。二要提高村民參政議政能力。利用普法教育、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網等載體,對村民和村民代表進行培訓,開展形勢政策、民主法制等教育,使村民正確行使民主監督權利,提高參政議政能力。三要提高農村財會人員業務能力。舉辦專門培訓班,加大對農村財會人員和民主理財小組成員的培訓力度,提高他們業務能力,強化責任和法律意識。

(二)制度制勢,以制度建設為保障,構建村級民主監督長效機制。一是健全村幹部廉潔自律相關規定。制訂《農村黨員幹部廉潔自律行為規範》,建立村幹部勤廉雙述制度,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成員在有關會議述職述廉,由參會的黨員代表和村民代表進行詢問和質詢,並開展民主測評。二是落實村級財務管理辦法。建立和完善《村級集體資金管理辦法》,落實資金審批、領用制度,加大大額資金管理力度,嚴格執行大額款項支出審批制度,統一實行支票結算。三是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定《村級財務管理責任追究辦法》,明確村黨支部書記、村民主任、村報賬員、村級會計委託代理辦公室人員、鄉鎮(街道)農經員等人員在村級財務管理中承擔的職責,加大對村級財務管理違規、違紀、違法事件的處理力度,確保責任追究執行到位。四是完善村級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體系。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延伸到農村,完善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網路體系,形成區、鄉鎮(街道)、村三級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體系。

(三)監督定勢,以強化監督為重點,建立健全村級民主監督網路。一是建立村民監督委員會。加強宣傳引導,選好試點村,結合實際提出切實有效的村務監督委員會選舉辦法、工作制度和流程,確保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穩妥有序地推進,搭建好村級民主監督新平台。目前,蓮都區在試點基礎上正在全區範圍內推進這項工作,預計2010年全面完成。二是建立派駐村黨風廉政建設監督員制度。由住村幹部擔任所在村監督員,向鄉鎮(街道)紀(工)委和所在村黨支部負責並報告工作,監督所在村雙委班子成員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議、決定以及國家法律、法規等情況,督查所在村實施項目建設等資金使用情況,抓好村務、財務公開等工作,協助鄉鎮(街道)紀(工)委做好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制度建設和案件查處工作。三是配齊配強村黨支部紀檢委員。村紀檢委員對所在村支部黨員特別是兩委班子成員行使監督權、批評教育權,包括對有輕微錯誤者進行規勸及違紀違法行為先行初查權,並有向上級紀委報告權。負責所在村黨支部的紀律檢查和信訪工作任務的具體落實。通過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紀檢委員的作用,來強化村級組織黨內約束機制,預防和減少村級班子成員和黨員違紀違法行為的發生。

(四)懲處遏勢,以案件查糾為手段,狠抓各項民主監督制度的落實。一是加強對村幹部經濟行為的督查。建立健全“三年一輪審”、村幹部離任和村級工程項目必審制度,推進村集體經濟審計監督的經常化、制度化和規範化。二是進一步強化對村級財務的監管。認真落實“村財鄉管”各項制度,充分發揮鄉鎮村級會計委託代理辦公室作用,認真履行財務分析和財務監督兩大職能,對出現的一些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及時專題研究,提出改進辦法和措施;對審核不符合財務公開要求的要責令糾正,對規避公開程式、搞虛假公開的要及時嚴肅查糾。三是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近年來,蓮都區先後查處了燈塔村、塔下村、麗南村、下南山村主要幹部違紀違法案,有效震懾了違紀違法分子,同時充分發揮查辦案件在治本方面的作用,針對案件中暴露出來的苗頭性問題和薄弱環節,及時制定措施,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推動村級民主監督制度的有效落實。針對當前農村實際,重點要嚴肅查處農村基層黨員幹部侵犯民主權利以及貪污、受賄、挪用公款等侵害集體和民眾利益的違紀違法案件,嚴肅查處涉農資金使用管理中和農業基礎設施、社會公益事業等項目建設中的違紀違法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