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任職工作個人心得體會

一、廳領導的重視、關心,機關各處室和直屬各單位的支持,是我在嶺下村駐村任職期間,取得主要工作成績的保證。

我駐村任職之前,嶺下村就是我們廳掛鈎扶貧2年多的村子。廳掛鈎扶貧期間,已為村里解決了不少社會、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我們廳與村里百姓建立的深厚感情和的朋友般友誼,為我後來的駐村任職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到嶺下,文秘部落事實上是廳原有掛鈎扶貧工作的繼續。

駐村任職一年來,村裡的每一項工作,都離不開廳領導的重視、關心,我個人的生活、工作,也時時刻刻讓領導掛在心上。到任初始,董組長代表廳領導,直接護送我到漳平。之後,陸廳長、董組長等領導不僅時刻關心村裡的工作,還親自到村里視察工作,看望關心我的生活起居。為進一步幫助我更好開展工作,安排廳考試中心支部與嶺下村支部接對子,組織醫學老專家、茶葉專家到村里義診和茶葉種植指導。陸廳長到村里後,不顧疲勞,涉足五十多公里,到四旺自然村了解民情,此情此景,讓我感動的同時,也讓樸素的山裡村民感動不已。

二、克服困難,深入民眾,在工作生活上迅速進入角色,取得民眾信任。

1、克服困難,融入嶺下農村。

嶺下村地處閩西南,村民日常溝通使用的語言是閩南語;生活水平低,且飲食習慣與福州明顯不同。在交通上,從福州到嶺下村,須途經福、莆、泉、漳、龍五地市,沿途要轉乘

三、四趟車,稍有不順,當天就不能到達;而嶺下行政村又由4個自然村組成,自然村之間近的相距1~4公里,遠的50公里;從村部到永福鎮所在地,相距也26公里。

我的老家在閩侯農村,但我在福州長大。雖然我也偶回老家,但老家只留給我最表面的農村印象。當我駐村任職,真正從城市到農村、從省直單位到最基層的嶺下村時,才真正感受到城市與農村經濟發展的差距和環境的截然不同,即便是我老家所在的農村,各方麵條件也遠遠比嶺下村好許多。

為儘快融入嶺下農村,融入基層工作,進入新角色,我在較短的時間裡,迅速克服交通不便、語言交流困難、飲食習慣不同等問題。

2、調查研究,提出規劃。

我到任後,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駐村工作安排,緊密依靠永福鎮黨委、政府開展工作。多次召開村兩委會,積極走訪各自然村的老黨員、村民代表、困難戶、生產大戶。調查了解各自然村的土壤、氣候、就學人數、學歷層次、收入、養植項目等內容。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對調查內容進行統計匯總並編輯成冊。根據掌握的致富典型經驗和村情民情數據資料,理清工作思路,擬定出村三年發展規劃,提交村兩委討論。

3、真情投入,取得民眾信任。

贏得民心,是駐村任職工作的首要條件。我是去年7月8日到達嶺下村的。進村之時,正好下起一陣大雨。由於連續乾旱,老百姓和村幹部都很高興,說是我把及時雨帶來了。可見村民對我們的到來,寄託著多么大的希望。但我作為一個城市裡來的人、一個省直單位來的人,是否會全心全意幫助他們,為他們辦實事,還要看我的實際行動。為了取得民眾和村兩委的信任,我知道,只有我真正做到“人到嶺下,心到嶺下”,真情投入,才能打消他們的顧慮。為了開好駐村任職工作的第一炮,我選擇村民反映較為強烈的熱點問題作為切入點。

一是加強村財管理。我駐村任職之前,村委管理混亂,財務人員更換頻繁,幾年來的所有收入和開支,均未做帳。對此,村民意見非常大。我到任後,立即對本屆村委工作以來的財務情況進行清理,並請包村幹部鎮經委同志幫助,將所有的收支進行入帳登記。同時作出決定:報銷必須註明事由和經辦人簽字之後,按金額大小分別審批。其中,二百元以上的開支,必須事先告知村民主任、村支部書記和本人,取得同意後才能執行。同時,我將原來由村民主任一個人管理的支票、村章、出納章,改為由書記、主任、出納分別保管。同時,在村部門口新建宣傳欄,將原來設在村部二樓的村務公開信息,發布到新的宣傳欄上。並且定期對扶貧款、村財的使用及重大事項的開支情況,在新的宣傳欄上進行公開。讓民眾及時方便地了解村務和村財使用情況。通過以上措施,增強透明度,消除隱患,增強了民眾對村兩委的信任,民眾反響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