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校校本科研工作點滴體會

XX年11月19日,作為協作體的基地學校,我校又承擔了全市中國小“綜合實踐活動”研討會。在這次活動中,四年六班的張桂芬老師又出了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為“歡歡喜喜中國年”,受到了與會的領導和教師的高度讚揚。這節課是一節成果展示課,在教師的精心策劃下,老師和學生共同協作,收集整理提煉了大量的有關“中國年”方面的資料,有習俗,典故,故事,繪畫,採訪,手工製作等等,在本次活動中,老師和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多種措施,了解詮釋了“中國年”方方面面的知識,學生和教師猶如遊歷了一次年文化的歷史,課堂上猶如播放了中國年文化的一部大片。由此使我們看到了,通過這樣的活動,對於老師以及學生知識素養的提升,智慧與能力的提煉,組織與表達的鍛鍊,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這些活動中,表面上看出課的教師只是上一節簡單的課,但是,在這節課的準備和備課過程中,他們所得到的鍛鍊與提升是遠遠超出這節課的效果的。

三、加強總結反思提煉,促進教師業務能力提升

1、活動後及時反思,增強研究意識

本年度,我們把教師的教學反思納入了教育科研研究中的重中之重。老師們也逐漸認識到,只顧埋頭教學,而不進行認真的反思總結,在教學中是不會有突破和提升的。因此,無論是組內教研,還是校級教研以及市級以上的研討課,我們都要求教師活動後坐下來認真進行總結反思,找出成功與失敗之處,提出改進的措施和辦法。學年組集體備課時也儘量從反思入手,找出平時教學中的問題集體討論研究,加以解決。使教師逐漸明確了:1、課題研究的基本點一定要立足於教學實際,解決教育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要增強問題意識。2、要提升研究能力,必須加深對教育科研的理解。3、教育科研是教師教育教學中的核心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渠道。要不斷地實踐、才能探索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骨幹帶頭引領,增強互助意識

學校還定期組織骨幹教師作關於怎樣進行教學反思的專題講座,組織全體班主任教師觀摩骨幹教師的研究課,並要求各位教師寫出自己的感想、反思,把學到的教學知識、理論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以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全力打造一支師德好、教藝精、底蘊厚、發展快的教師隊伍。

3、加強常態反思,促進習慣意識

在平時的常規教學中,學校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反思,要求每一單元進行一次詳細的總結反思,記錄在教案的背面,總結一個單元教學中的得與失,以利於在下一單元的教學中加以改進。並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實踐及時的總結經驗,在總結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

四、規範課題管理分類,及時改進修正整理

本年度,我校進行的實驗課題有一個大主題,十一個分題。學校的大的主題是:“農村國小生個性化學習策略的研究”。十一個分題是:

一年級:一年級學生說完整話的策略研究

二年級:課前預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研究

三年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

四年級: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

五年級:課堂分層提問與分層練習的研究

六年級:國小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的研究

英  語:英語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說的興趣

音  樂:學生個性化演唱能力的培養

品  德:創設情境強調體驗 彰顯學生個性

體  育:體育教學方法遊戲化研究

美  術:如何通過線描教學提高學生造型能力

科  學:科學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個性化

學校的主題“農村國小生個性化學習策略研究”已經報省里立了項。通過這些課題的研究與實施,促進了學校整體教育教學的發展,提升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水平,培養了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能力。同時對教師的精神境界也有了一定提升,學生的道德意識有了一定的增強,學生的人格也不斷臻於完善,各個學科學年在研究的過程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研究實踐中,各個學年學科組,根據教師和學生的實際,隨時進行調整規範,力求做到邊實踐、邊探索、邊研究、邊總結,邊改進,使課題實驗研究的水平不斷得以提高。

五、建立激勵機制,促使教師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化

1、為激勵廣大教師積極教育科研的積極性,學校逐漸完善了教科研獎勵制度,每學期每個學年學科組評比教科研先進個人。每學年評選一次優秀教研組。對課題研究、論文發表、獲獎、學術交流、輔導學生等教育教學成果均有獎勵措施。這些獎勵措施有效的調動了教師科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科研的有效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