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面積”概念教學心得體會

數學課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最合適的學科之一,因此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性。通過數學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以往的數學教學是把傳承知識作為主要目的,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今天,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探索的精神、終身學習的願望要比其獲得有限的知識更有價值。為了適應新世紀的發展,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我們必須讓教學活起來。教法要活,學法更要活。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為學生構建開放的教學。

一、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給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

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促使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去解決問題,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激發創造性的靈丹妙藥。例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拿出一張三角形的紙,說:“老師手裡有一張三角形的紙,我想知道它的面積是多少,可我不知道該怎樣求,請大家幫老師想想辦法,看這個問題該怎樣解決。”一聽老師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同學們馬上來了興趣。他們紛紛發言,談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說:“用數方格的方法來求。”有的說:“把三角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再計算。”有的說:“可以把平行四邊形紙片,通過摺疊、裁剪、拼接,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師對這些方法首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承認是有價值的思路,值得探討。但同時指出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存在著局限。例如,測量一塊三角形地的面積採用這種方法太麻煩,不能用。 

二、把學習過程還給學生,倡導合作學習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是學生主宰學習過程的學習。然而傳統的“重結果輕過程”的教學剝奪了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和情感體驗的時空,扼殺了學生的思考和個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人。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營造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為中心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主動學習,主動參與。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主動參與的空間、時間。讓課堂教學活起來,動起來。讓學生嘗試著自己去尋求答案。 

在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學生就如何才能更簡便的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展開了實驗。有的學生將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沿對角線摺疊成兩個三角形,剪開,經過比較發現它們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原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有的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有的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邊形;有的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了一個正方形……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接著教師提出問題:其中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圖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三角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討論歸納出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此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用腦思考,合作學習,不但使學生在輕鬆活潑的實驗中牢固掌握了所學知識,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使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了“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並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形成對數學的求知慾和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三、參與生活實踐,認識數學問題

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教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道理。有些數學知識完全可以讓學生在生活空間中學習,在生活空間中感知。例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時,可讓學生到籃球場,量籃球場的長和寬,算出它的面積;讓學生量桌球台算面積、量國旗算面積。又如在教學土地面積單位“公頃”時,可先讓學生到操場量教師先畫好的邊長為10米的正方形,讓學生算出它的面積。然後告訴學生100個這么大的正方形就是1公頃。再讓學生討論1公頃應該等於多少平方米?應該是怎樣的一個正方形?然後讓學生用測繩量出100米的邊長來,讓大家體會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在同學生激烈的爭論聲中結束了這堂課。這樣的教學安排,把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參與到生活實踐中,又從生活中彌補了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

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運用於現實生活,使學生真正達到學用結合,學以致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學習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平行四邊形的可變性後,讓學生深入生活去觀察這種性質的實際用途:“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做成了三角板,三角支架,腳踏車的三角架等。利用平行四邊形的可變性做成了推拉門,電動門等”,學生套用數學知識的能力需要長期的培養。因此教學要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數學的套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