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第一年的心得體會:平心處事 靜心教書 潛心於人

教書,不僅僅是在教學生,也是在教自己。傳統意義上的課堂,就是教師講,學生聽,老師很少審視自己的教學是否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不夠關注學生的參與度是否與自己有關,這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當學生出現與課堂教學不一致的行為時,只是一味怨學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適應了學生心理特點,是否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這種教學,是典型的拿來主義和本本主義,害了自己,誤導學生。剛來學校是我聽課也不少,尤其是聽師傅的課和一些老教師的課,我做了總結,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關鍵之一,就是懂得自我反思。每節課後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改進教學,以增加課堂教學的魅力,達到及時調控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目的,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學生在老師的關愛中,不僅會喜歡老師,喜歡上課,產生融洽和諧的師生情感,還會在課堂上積極表現,快樂愉快地去學習。這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得學生在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一年的時間恍如煙雲,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就已經悄然飄逝。一年,我們共同走過,無論彼此相知,無知有多少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有一群與自己一樣懷揣著夢想的少年教師,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努力,經歷挫折與錘鍊,享受成功與喜悅,令韶華繽紛。還記得第一次開校級公開課,那天正好是教師節,也是我來學校教師幾天后,校領導和許多為老師都紛紛而來聽課,那時我心裡卻是無比的緊張,我只知道自己教態很好,之後老師們都點評我這位非師範類的能教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此後,我經過了許許多多的磨鍊,師傅的指導,各位老師的指點,我一次比一次進步。最近一次公開課上,得到了校領導的一致好評,心裡確實有無比的喜悅。在這個成功的過程中,我明白了,教書也追求創新,剛來的那次公開課我還不會用ppt,之後我融入了,再後來,我加以操作、視頻、實物投影等等引入教學設計,即使是許多老師都不明白製鞋這門課,學生們更容易掌握知識和提高了學習興趣。

四、如何育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台,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嬌艷。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碰到許多形形色色的問題,特別是問題學生更是成為我們的心頭之痛,為人師者又該怎樣去對待呢?是一味採用簡單粗暴的批評加懲罰,還是善言開導,採用科學的分析、辯證的看待,有所揚棄,將其琢成精美之玉呢?這其實牽涉到一個正確看待學生的角度問題。人們常說真理向前再跨一步就可能成為謬誤,同樣我們作為承擔育人任務的教師們,從何種角度入手,以怎樣的眼光來看待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更加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甚至整個人生。

對於我們職高的學生來說,各方面的素質都很欠缺,如何去教育他們,開導他們便成了我一個深思夜想的苦惱。的確,我自己看起來跟學生年紀相差不大,也就因為年齡上的問題,隨之,教育學生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育人,在我看來是應該學會如何做人。只有了解學生的脾氣、性格才能對症下藥。切不可一味地批評,我會以一種朋友的身份去跟他溝通,反而得到很好的效果。這一年來,我領悟最深的就是教育需要因材施教。面對職高學生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我們要以人性化和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不能再抓住缺點不放,採用以往一成不變的觀點來要求或塑造學生。或許在你眼中循規蹈矩、品學兼優的高材生,並不能成為你教育的驕傲。相反,那些不被老師看重和喜愛、成績又不太出色比較調皮的學生,卻很容易跟我成為“朋友”樣的師生關係,挖掘他們的內心、使他們真心進步,這才是我的驕傲。

總體上說,離開了大學校園、走進了中學校園,環境變了,我扮演的角色也在發生著變化,從一個受教育者變成了教育工作者。在這樣一個變化的過程中,有苦也有甜。我必須以良好的心態對待工作中的每一次成功、每一個困難和挫折,努力學習充實自己,沿著新教師培訓為我指引的方向前進。過去的這一年,與我而言,是快速成長用汗水換來的充實的一年,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我想我會努力找到理想與現實的切合點,快速完成從學生到教師這一社會角色的轉變,不斷自我充實、自我完善,讓自己充滿師愛,讓自己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我會牢牢地記住這八個字——“平心處事靜心教書 潛心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