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體會:關注沐浴兒童心靈的教育

⑵讓學生快樂,就要讓學生體驗成功。真正持久的快樂是來自於自我成長的快樂自我價值實現的快樂自我獲得他人認可與讚賞的快樂。因此,要讓學生做真正快樂的人就要讓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獲得成長,在學習生活中體驗成功。培養成人成才快樂的學生是學校教育追求的目標,也是教師辛勤工作的目標,還是學生個人學習成長的目標。因此,成人成才快樂的學生文化的創建決定著新型師生關係的創建。

2、營造優美環境,讓孩子成人

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因此,優雅、潔淨、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我校今年開展了“營造書香校園”活動,全校師生利用課餘時間開展閱讀經典名著,寫讀書筆記,製作精美書籤,辦讀書海報等一系列文化活動。校園裡書畫長廊、名人名言佳句、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園裡繁花點點,綠草茵茵,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了美的薰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3、創設育人情境,促進孩子成才

心理健康教育是讓心靈快樂的教育。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為問題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受良好心理素質的支配,同時,良好行為習慣又可內化、積澱為一定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單純的口頭說教,更應該創設各種情境,在行動中促使學生自我體驗、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質。如現在一些學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強。教室里有紙屑箱,他偏把紙屑往窗外丟,看見瓶罐偏要用腳去睬去踢,隨意採摘踐踏花草等。為改變這個壞毛病,學校開展了“丟下的是垃圾,揀起的是品質”活動,並在校園內各個角落安放了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花壇內豎起木板,寫上“請愛護我們吧!”等懇請的話語,果然學生不忍心破壞,過去的壞毛病也改了。可見,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表現出最佳的行為效果。因此,創設各種情境,通過心理認知暗示,能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三、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教學的全過程

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融入學科教學之中,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1、注意挖掘學科教材心理教育內容

不管什麼學科的教學從心理學和教育學意義上看,都是對學生心理的發展施加影響的過程,在教學中我注意挖掘和組織好對學生心理產生重要影響的學習內容,使其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靈,這就會使學科教學過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我擔任五年級語文教學及班主任工作,學生全部來自城鄉結合帶和農村,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學生的組織紀律性不強。為了加強組織紀律性,我在教《我的戰友邱少雲》時,啟發學生聯繫自己平時在校及其他公共場所的實際情況談體會,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守紀的重要。從那以後許多學生都能自覺遵守紀律,並能大膽地制止違紀的行為。積極向上,茁壯成長。

2、注意學科教學活動的設計

學生的心理是在活動中發生髮展的。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堂學科課程的教學,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儘可能使每個學生有展現自我的機會,使他們的心理素質通過參與教學活動過程得到訓練與提高。課堂教學活動要根據國小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徵,寓心理健康教育於趣味性活動之中,活動設計要多樣化,可根據不同的心理輔導內容和國小生的年齡特徵設計不同的活動形式,如角色、遊戲、小品表演、講故事、猜謎、討論、文體活動等,每項活動設計至少要達到一項明確的心理輔導目標。學生通過這些饒有興趣的心理輔導活動,會逐步領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3、構建良好的課堂心理教育環境

心理學家羅傑斯告訴我們:“創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是保證進行有效教學的前提,而良好的氣氛的創設又是以良好的人際關係為基礎和前提的。”“你面對的是兒童的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可見,學科教學中心理教育的成功與否,關鍵還在於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構建和諧良好的課堂心理教育環境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應放下架子,和諧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把他們看成是自己的朋友,減少心理上的緊張感和生疏感。使學生真正從心理上接受你,教師才有資格做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誘導者。還要允許學生有不同意見,允許學生對老師提出批評。在情感相容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無拘無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圍。同時,還要特別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對這些學生不能僅從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方面下工夫,而應著重分析造成學習困難的心理原因並加以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