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工作總結:享受支教的幸福

XX年9月份因去河師大參加國培學習, 10月8日才到xx鎮xx國小正式步入常規工作。時間在忙碌中轉瞬即逝,回首一學期來的支教工作,繁忙中有充實,辛苦中有收穫。

一、讀書學習豐底蘊

今年決定上山支教,一來是為了完成必不可少的支教任務,二來上山住校,時間相對充足,多讀些書給自己充充電。為夯實理論基礎,身為濟源市名師工作室的成員,自己堅持每周批註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逐字逐句去推敲大師的語言,並聯繫對比自己的工作實際,蘇翁帶給自己的是一次次精神上的洗禮。《國小教學》《國小數學教學設計》期期必看,周彬的《叩問課堂》、雷夫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吳亞萍的《新基礎教育數學指導綱要》、《深度備課》這幾本書是我本學期的重點啃讀內容,理論筆記記了一大本。 

有學習、有反思、會總結、會提升這才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經之路,寫作使你的思路梳理更縝密,所以我要求自己一定把所思所想形成文字。本學期支教手記寫了22篇,發表博文45篇。

二、課堂教學求實效

本學期在xx國小任教一年級數學。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山裡的孩子受生活環境影響,生活經驗極度匱乏,視野非常狹窄。我統計一下,“現在家裡有圖書多少本?”全班35人,12人舉手,家裡最多3本書;“玩具呢?”也是少之甚少,多數孩子家裡根本沒有玩具;班裡一半以上孩子從沒到過濟源城。這就是山里孩子的生活空間,他們的見識與視野導致思維極其缺乏創新性。

教學中,“認識圖形”里就一個長方體,拿實物、畫圖認識了幾天,變化一個方向許多孩子就不認識了。“分類”教學特別費勁,甚至有學生不知香皂是洗漱用品。動手操作能力、創新求異思維急需引導。基於此,針對一年級孩子的特點,本學期我的做法有:

1、先讓孩子“活”起來

到校園中數數、到校外做小棒、找生活中的數學。課堂中我設計拍手操“上下前後左右”,遊戲“數字寶寶找朋友”等。學校沒有音樂老師,本學期我教孩子們唱“小燕子”、“找朋友”、 “采蘑菇的小姑娘”等歌曲。我盡力把教學的觸角向課堂外多方位延伸,我想讓孩子們在老師的不斷鼓勵下、在快樂的遊戲中、在歡快的歌聲里活潑起來,敢於表現自我。孩子們都特別喜歡這些,每當有活動時甜甜的笑溢滿了小臉,上課回答問題活躍多了,思考問題的角度有所創新。複習過程中有一道開放性的畫圖題,班裡的答案有十幾種,我心裡鬆了口氣,終於開竅了!

2、多樣教學具刺激感官

我把學校的圖書室、儀器室可以說翻了個遍,我住室的床底下全是教學具。有動植物圖片的磁性小卡片三大包,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認識多種動植物,他們對常識了解的太少!彩色掛圖20多張貼在教室,小計數器人手一個、切蘿蔔快、數玉米粒,為讓學生“認識平面圖形”我用彩色紙剪了兩大包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平面圖形,孩子們拿著快樂的說呀、比呀、分類呀…盡我所能,把能想到的教學具都呈現給學生,讓孩子們多看、多摸,耳熏目染,用顏色、實物促其感官,激活其思維。這是自己對孩子們的美好期待,孩子們的進步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短期內甚至是微乎其微。但我堅信,自己的做法肯定有作用!

3、夯實“口算工程”

一年級是學習的起步階段,特別是20以內的口算,是今後數學中計算學習的基礎之基礎,一定要讓一年級學生過關。本學期,我把口算過關練習稱之為“口算工程”,意為本學期教學重點。為夯實“口算工程”,我製作了厚厚的幾大摞口算卡片,全學期共分為6個階段,分別為“1-5的加減法” “6、7的加減法” “8、9的加減法” “10的加減法” “10以內的加減混合” “20以內進位加”。每天課前5分鐘的口算、每天中午的人人過關,功夫不負有心人,學生的口算能力達標!

三、參與活動受益多

10月份,我給xx鎮全體青年教師做了一節公開示範課,同時又呈現了自己的專業成長曆程《綻放自己的美麗》,成為引領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榜樣。10月份xx鎮青年教師技能大賽,我全程參與擔任評審,指導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XX年11月在濟源市國小數學優質課中又擔任評審,並與聽課的全市教師交流聽課心得。

參與這幾次活動,從面對學生到面對教師,是自己業務能力質的飛躍,同時也是對自己業務能力、理論能力的挑戰。在與教師們的交流過程中,深感引領作用不凸顯,教育視野、教育理論都缺乏內涵,學習應永不止步!

在12月份的全鎮教育大觀摩活動中,自己主動承擔xx國小的整體觀摩規劃,從參觀路線、班級特色、解說詞,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都得到了同事們的認可,有老師說:“我校這還是第一次有這樣的大規模活動。”在xx國小我從沒把自己當做外人,學校的任何事我都積極其間。

回首XX的支教生活,學校和諧的氛圍、熱情友好的同事,工作是充實的、快樂的! 發自內心的聲音,我是真的喜歡這裡!期待下學期的支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