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的健康就是我們的幸福

XX年6月的一個大雨天,正在吃午飯的我突然接到一個求救電話,一位中年婦女用微弱的聲音說:“張大夫,您快救救我吧。”“你怎么了 ? 你是哪個村的?”我急切地詢問。對方回答:“我是河北村的崔霞,我有糖尿病,心臟病,我突然跌到了,不能動,一點力氣也沒有,家裡也沒人,您快來吧,我真的不行了。”說完就沒有了聲音。

我來不及多想,拿起血壓表、血糖儀和一些急救的藥品,飛奔了出去。當時雨下的正大,顧不上帶上雨具,叫上急救車直奔河北村。患者的家在一個胡同里,車開不進去,還有300米的路,考慮到患者的病情,我打開車門,冒著大雨,衝進患者的家中。當時病人正躺在地上,還有意識,我趕緊給測了血糖,量了血壓。原來崔霞患糖尿病 20 多年,發生低血糖反應,當時心率也不正常。在做了緊急處理後,她把崔霞送往醫院治療。

沒想到一年後,在河北村的健康教育課上,我剛講完,一位中年婦女就衝到講台上,漲紅著臉,一隻手緊抓著我的手,另一隻手在兜里摸索。那位中年婦女看著我,著急得說不出話來了,一會兒,從兜里摸出了一張醫患聯繫卡,指著卡片上我的照片,激動的說:“張大夫,我可算又見到你了,是你救了我啊!”原來是崔霞。

崔霞拉著我的手說:“我現在好多了。我女兒在市里上班,一直讓我去北京住,讓我去大醫院好好看看。我對女兒說,我哪也不去,張大夫人好,看病好,這裡有張大夫我心裡踏實;市里再好也沒有張大夫,誰能像張大夫一樣隨叫隨到?”看著崔霞信任的眼神,含著淚水的雙眼。我突然發現,自己份內的工作不簡單是治病救人,還可以給患者一份信任和保障。我和我的同事們都為這一幕所感動,更加給了我們繼續向前的決心。

“曾經有人問我?你天天24小時手機開機,每天坐診還要下鄉講課發卡片,你們不累嗎?我不感到累,我感覺很幸福。幸福是種感受,這種感受是別人無法給予,也不會輕易得到的。”也只有我和我的團隊們才能夠感受到我們的幸福。

為村民搭起健康的晴空

在我們的示範帶動下,xx鎮醫院越來越多的醫生加入到下鄉診療服務的行列。屈院長創建了全區第一支由醫師、檢驗師、藥師和健康科普講師組成的鄉村醫療衛生“便民服務隊”。單位用車緊張,我就把自家的車稍加整理,配備上常用的檢查儀器設備、各類急救和常用藥品,改造為服務隊的“流動診療車”。

自XX年“便民服務隊”成立以來,我和隊員們定期深入鄉村,主動把服務陣地延伸進村。遇到行動不方便的病人,她就帶著隊員們到患者家中檢查、治療和送藥,並採用醫療費用現場直報的方式,將報銷手續變得更加簡化,為患者提供零距離服務,確保把醫療衛生和健康保健服務送到百姓身邊。鄉親們逐漸熟悉、認可了我們這些熱心腸、醫術好的“片兒醫”,年紀輕的都管我們叫“姐,哥”,年長的大爺大媽就像喚自家的閨女似地直呼我們的名字。

同時,我們在積極探索慢病知識普及的新模式,以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倡導民眾學習基礎醫療衛生知識,組織開展“馬坊醫院杯健康之星知識競賽”、“馬坊醫院杯美食大賽”以競賽的形式促進慢病患者變“被動吸收知識”為“主動學習知識”,通過競賽鼓勵本地區村民提高健康素養,樹立“健康之星”模範榜樣,利用患者間的相互影響,推進慢病知識的普及。我們醫院職工開展拓展培訓,這不僅增強了彼此間的默契,更加提高了醫院的集體凝聚力,使我們的力量更加強大。

XX年,我和同事共開設健康大講堂50餘場,民眾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知識的知曉率達到70%以上,課上知曉率達到100%。自XX年4月“健康教育大講堂”開講以來,已舉辦了420餘場,發放宣傳材料30餘種13萬份,醫患關係卡2萬來張。許多村民逐漸改變了沿襲幾輩人的不良生活習慣,科學健康的文明生活風尚已隨著“健康大課堂”走進了鄉親們的日常生活。

我們滿懷信心:“我們還要繼續努力,用我們的熱情和真誠,為農村的老百姓搭起一片健康的晴空。”我們不僅要幸福馬坊,健康馬坊,我們要用我們的熱情去感染整個平谷,也要讓整個平穀人得到幸福,得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