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校長工作心得體會:做一名勇於創新的旗手

三、 科學決策、盤活班子、努力打造“有效課堂”及“班級自主管理”。

班子隊伍建設是穩定的核心。我對班子成員的要求就是“用表率帶作風”六個字。我是班子成員的表率,班子成員是全體教師的表率。“跟我學,向我看,對我監督”。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我帶頭守校,以校為家,每天從早上六點半到晚上10點全天后在校。為了讓領導敢於工作,明確責任,我認真制定了《垌冢中學領導分工細則》,並將學校領導天值日改為周值日,同時要求學校領導也守崗;在每周五的校委會上,一改過去校委會上校長一個人說,而是各領導匯報上一周的工作,布置下周工作,校長點評添加,督促領導履行職責;在全校實行民主管理,校務公開,財務公開,領導組成員的職責公開。學校每月校務公開,學校每月的大小開支公開,學校的校務公開欄都公示出來;在工作作風上突出一個“實”字,主要是“落實”。有布置,必落實;少布置,多落實;精心布置,精細落實。在工作計畫的制訂上,說一句算一句,句句算數,實實在在。我用行動讓班子的每一位成員都能感受到我是在誠心真意地為學校、為老師、為學生辦實事。在我帶領下,學校形成了一個講正氣,講團結,講民主,講奉獻,重實績的領導集體,深受教師們的支持和擁護,有很強的號召力和凝聚力。

針對市提出的“有效課堂”。 兩年來,我要求學校教學的主要精力放在“常規紮實,課堂實效,教研習慣”上。教案,作業,聽評課,學習教研筆記都有明確的要求和細緻的檢查。考風、考紀紀律嚴明,決不允許考試舞弊行為;要求每周各學科組要開展教研活動。學校各學科組按我提出的“以學定教”教學模式下開展“同課異構”的教學研究,讓教師從只關注課堂上“講了多少內容”轉變到“學生在課堂上學了多少”認識上來,同時形成“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提出目標--學生自學--合作交流--教師講解--學生作業--學生反思。經過兩年的引導學習,教師已從原來的教書匠變為學習型教師。同時以“高效課堂的打造”培養了學生的十種素質:學會自學、學會傾聽、學會表達、請求幫助、樂於助人、善於賞識、勇於質疑、說服別人、總結提長、自我反思。

針對市德育工作以“小事德育” 為主,我提出了班級自住管理落實“五崗十員”力爭讓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如讓潔淨校園成為習慣;讓會學樂學成為習慣;讓感恩成為習慣。現在學校乾淨、整潔、文明有序,政教工作正在從模式化向個性化轉變。

四、狠抓學校常規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多年來,我狠抓學校常規管理,多措並舉,緊緊圍繞“育人為本,以人為本”的原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是以完善常規管理制度為重點,強化工作落實,建立務實高效的教育教學工作機制,全面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學校每月29日對教師進行教學常規檢查,並以分數公示。對於做得不好的教師,我都會在恰當的時候與其談心,讓其樂意接受。二是確定學科“首席教師”達到資源共享,共同進步。各年級組的各學科組均設有一名“首席教師”由他確定上課內容,作業內容,練習內容及相關考試。三是抓好單元測試,充分發揮知識過關的作用。我要求各科對漢川市單元測試卷要集中考試,並做好質量分析。四是樹立學習標兵,讓他們在班會課時作報告,以達到讓樂學會學成為學生的習慣。五是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工作,完善教務處統一領導下的年級組負責制,建立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教育教學管理新機制。

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深化教育內涵

我十分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豐富和發展學校內涵。一是開展創建活動。通過對廣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理想教育,學校形成了班隊活動---年級組活動---學校活動的政教一條線,做到班級抓理想與目標,年級組抓活動,學校抓習慣。學校每月按主題活動組織學生手抄報的展覽。二是注重校園的綠化改造。本學期學校投資5萬元對學校綠化進行重新更換,讓學校真正成為花園式校園,讓師生從中得到美的薰陶。三是成立興趣小組。學校十分重視第二課堂的開展,成立了校籃球隊、桌球隊、合唱隊、美術小組並制定活動的時間與檢查制度。同時成立了教師籃球隊、女教師舞蹈隊、太極拳隊,教師業餘文化豐富多彩。

六、以身作責,靠前指揮

作為一名基層教育管理者,學校的領頭人,我十分注重以身作則。我為自己確定的生活工作目標是“四多四少”,“多乾實事,少說空話,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多搶挑重擔,少推卸責任,多想到別人,少想到自己”。對學校事務做到“四勤”,即眼勤、手勤、腦勤、腿勤。腦子中時刻裝著教育,裝著學校,裝著教師,裝著學生。兩年來,我一直工作在教學最前沿(現在代九年級數學),關心每一位老師,關心每一位學生,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同時,深入課堂聽課、評課,指導好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效果。工作之餘積極參加業務進修學習,為自己加油“充電”,並學習學校管理文章與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