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用車工作總結

一、改革前公務用車狀況

公務用車改革前,全區61個部門(含公、檢、法、工商、稅務、醫院、學校等),13個街道,擁有各種車輛1072輛。納入這次車改的63個單位共有626輛車;專、兼職駕駛員103人,據統計每年財政負擔公務用車費用1995萬元(以XX年為例)。其中新車購置費500萬元(與上年度相比呈增長趨勢);車輛使用經費1495萬元,平均每輛車每年耗資經費2.39萬元(不含司勤人員經費)。

在公務用車管理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現象,如擁有公車是一種“待遇”,是 “地位”的象徵;公車私用、購車攀比、車輛管理不統一、車輛使用經費較大等問題。這些現象既不利於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同時又使財政負擔較重,不利於本地區的建設和發展。至此公務用車管理、使用中的種種弊端已顯露無遺。

二、公車改革的意義

為了貫徹落實全市黨風廉政建設會議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轉變多年來形成的公車管理使用吃財政“大鍋飯”的做法,逐步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機關後勤保障工作新機制。鄧小平同志指出:“對於物質缺乏誘發的不正之風,非得依靠發展經濟才能消除。對於體制弊病所滋生的腐敗現象,非得深化改革才能治本。”公務用車改革勢在必行。推進公務用車改革是實踐“xxxx”重要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是黨政機關改革、加快建立規範化服務型政府、切實轉變機關工作作風的客觀要求;也是促進勤政廉政建設、從源頭和制度上遏制腐敗的戰略舉措。推進公務用車改革使管理車輛專業化,使用車輛市場化,用車服務社會化,讓職務消費轉化為個人消費,減少交通事故,充分調動廣大幹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從根本上杜絕“車輪腐敗”,節約財政支出,加快發展地方經濟,加強機關黨風廉政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三、改革的方案及基本情況

我區的車改工作從今年6月份開始籌備,經過3個月的前期調查,9月上旬全面啟動。至12月底,我區63個參改單位417輛公務車(除執法車、保留特殊用車等)拍賣成功,標誌著我區車改工作已基本完成。

我區的公務用車改革領導高度重視,成立了以區委副書記、區長劉守成同志為組長的車改領導小組;並由區委副書記、區紀委書記、區車改領導小組副組長萬素蓉同志帶隊赴外地考察。在借鑑了外地如上海、齊齊哈爾等市的先進經驗,和本市高新區、青羊區的車改工作經驗,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結合我區的實際情況,以“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市黨風廉政建設會議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創新機制,在算大賬、算細賬、算對比賬的基礎上,積極推行公務用車社會化和交通費用貨幣化。在具體改革實踐中,把握了以下幾個主要環節:

(一)界定範圍和對象,提高廣大幹部職工的積極性。

我區車改範圍確定為全區區級機關各部門、各街道。公、檢、法及市垂直領導的單位(含區屬醫院和區屬學校)暫不納入此範圍。對象是參改單位的局級幹部、科級幹部、一般幹部(其他人員)。公務用車改革前,用車的對象主要是局級領導,而公務用車改革後,享受車改補貼的除局級領導外,還包括參改單位局級以下的所有幹部、職工。因此,調動了廣大幹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積極支持,參與車改,為順利推進車改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