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批改記錄小結

教師專業化的成長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師專業智慧的生成過程,而專業智慧的生成除了要接受專業化的職前職後培訓以外,教師更需要接受教育實踐性活動的鍛鍊。作為從事教學一線工作的教師,每天都要與學生、教材、教室和作業打交道,能夠與教育實際資源零距離接觸,一定要認識到,這些資源實際上就是自己專業化成長的素材。為此,每一位教師應該積極地投身於挖掘這些資源的活動中,探索出其內在的教育意義。在這一過程中,每位教師可千萬別忘記了作業這一環節,尤其是作業批改記錄,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見證。

所謂作業批改記錄,就是指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業時,把學生作業中所碰到的這樣那樣的問題進行一個登記、分析、歸納、小結和研究。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許多教師都忽略了這一環節,他們認為沒有必要寫作業批改記錄,在作業本上草率地給上個分數、等級就足夠了,認為寫作業批改記錄是多此一舉,是浪費時間的表現。實際上有這種思想的老師是一位對學生、對自己不負責任的人,同時,這樣的老師也根本沒有認識到作業批改記錄有著其他教學程式無法代替的作用,沒有真正從中找到自身專業發展的根基。殊不知,作業批改記錄這樣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裡蘊涵著豐富的教師專業化成長意義。

(一)作業批改記錄是教師課堂教學智慧的延伸

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關注的是教師和學生這一特定群體的生命狀態,關注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顯現的教育、教學智慧,即如何促使他人和自我生命成長與發展的智慧。從這一意義上來講,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實際上是教師教學和育人智慧的生成過程。但是,在短短的40多分鐘裡,教師很難完成這樣一個充滿智慧而又複雜的過程。為此,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需要向外延伸,其中,給學生布置課後作業就是一種有效的方式。通過作業的批改和審閱,教師可以繼續對學生實施教學指導,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智慧的生成也在繼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時教師的教學智慧不能通過實實在在的課堂環境、多媒體軟體、教學語言和黑板演練來完成,只能通過跨越時空界限的媒介來實現。作業批改記錄這一文字形式的教學研究方式就是最便捷而又最實惠的途徑。通過寫作業批改記錄,教師可以實現與學生跨越時間的對話,可以通過作業本、筆和紙模擬出一個虛擬的教學空間,完成教師課堂教學智慧的繼續生成。

(二)作業批改記錄是教師反思自身教學的鏡子

作業批改記錄不僅僅只是記載著學生在作業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對這些問題作處了科學的分析,並在分析的基礎上找出了相應的措施,它是教師下次備課的有效憑據,也是改進教學教法的指南針。分析這些問題,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思自己的行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其專業行為與活動反思;對目前自我專業發展狀況和發展水平反思;對自己在教學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反思,對自己的人格特質(如志向、興趣、潛能、性格等)和自己的工作價值觀反思。通過這些反思,教師將自己的教學經驗上升為實踐智慧,成功實現他人的理論與自我的探索連結。這樣一來,教師的專業行為將得到改進;教學成效將會得到提高;他們的思想將得到洗禮;人格特質和價值觀將得到純化;教師們對自己今後的專業發展方向也將更加清晰。教師會在“決策——實踐~反思——調整決策——再實踐——再反思”的反覆循環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並加深對教學規律的認識理解,從而適應不斷變化著的教育發展要求。因此,作業批改記錄可以幫助教師積極地走向反思.銳意探索先進的教學方法,努力追求課堂教學的精、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