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設計原理小結

ec--混凝土彈性模量;

efc--混凝土疲勞變形模量;

es--鋼筋彈性模量;

c20--表示立方體強度標準值為20n/mm2的混凝土強度等級;

f'cu--邊長為150mm的施工階段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

fcu,k--邊長為150mm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

fck,fc--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標準值,設計值;

ftk,ft--混凝土軸心抗拉強度標準值,設計值;

f'ck,f'tk--施工階段的混凝土軸心抗壓,軸心抗壓拉強度標準值;

fyk,fptk--普通鋼筋,預應力鋼筋強度標準值;

fy,f'y--普通鋼筋的抗拉,抗壓強度設計值;

fpy,f'py--預應力鋼筋的抗拉,抗壓強度設計值。

第2.2.2條 作用,作用效應及承載力

n--軸向力設計值;

nk,nq--按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準永久組合計算的軸向力值;

np--後張法構件預應力鋼筋及非預應力鋼筋的合力;

np0--混凝土法向預應力等於零時預應力鋼筋及非預應力鋼筋的合力;

nu0--構件的載面軸心受壓或軸心受拉承載力設計值;

nux,nuy--軸向力作用於x軸,y軸的偏心受壓或偏心受拉承載力設計值;

m--彎矩設計值;

mk,mq--按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準永久組合計算的彎矩值;

mu--構件的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設計值;

mcr--受彎構件的正截面開裂彎矩值;

t--扭矩設計值;

v--剪力設計值;

vcs--構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載力設計值;

fl--局部荷載設計值或集中反力設計值;

σck,σcq--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準永久組合下抗裂驗算邊緣的混凝土法向應力;

σpc--由預加力產生的混凝土法向應力;

σtp,σcp--混凝土中的主拉應力,主壓應力;

σfc,max,σfc,min--疲勞驗算時受拉區或受壓區邊緣纖維混凝土的最大應力,最小應力;

σs,σp--正載面承載力計算中縱向普通鋼筋,預應力鋼筋的應力;

σsk--按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計算的縱向受拉鋼筋應力或等效應力;

σcon--預應力鋼筋張拉控制應力;

σp0--預應力鋼筋合力點處混凝土法向應力等於零時的預應力鋼筋應力;

σpe--預應力鋼筋的有效預應力;

σl,σ'l--受拉區,受壓區預應力鋼筋在相應階段的預應力損失值;

τ--混凝土的剪應力;

ωmax--按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併考慮長期作用影響計算的最大裂縫寬度。

第2.2.3條 幾何參數

a,a'--縱向受拉鋼筋合力點,縱向受壓鋼筋合力點至截面近邊的距離;

as,a's--縱向非預應力受拉鋼筋合力點,縱向非預應力受壓鋼筋合力點至截面近邊的距離;

ap,a'p--受拉區縱向預應力鋼筋合力點,受壓區縱向預應力鋼筋合力點至截面近邊的距離;

b--矩形截面寬度,t形,i形截面的腹板寬度;

bf,b'f--t形或i形截面受拉區,受壓區的翼緣寬度;

d--鋼筋直徑或圓形截面的直徑;

c--混凝土保護層厚度;

e,e'--軸向力作用點至縱向受拉鋼筋合力點,縱向受壓鋼筋合力點的距離;

e0--軸向力對截面重心的偏心距;

ea--附加偏心距;

ei--初始偏心距;

h--截面高度;

h0--截面有效高度;

hf,h'f--t形或i形截面受拉區,受壓區的翼緣高度;

i--截面的迴轉半徑;

rc--曲率半徑;

la--縱向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

l0--梁板的計算跨度或柱的計算長度;

s--沿構件軸線方向上橫向鋼筋的間距,螺鏇筋的間距或箍筋的間距;

x--混凝土受壓區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