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城市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總結

地質災害治理資金的使用,嚴格按照項目資金管理辦法進行管理,執行資金的支付程式,每月下旬由分管財政的副市長主持召開資金調度會,審定各城區地質災害治理項目業主的資金支付額度,然後按規定代扣稅金並經財務總監覆核後,直接支付給施工隊伍(業主),這樣既保證了項目建設資金需要,又防止資金被積壓、挪用。

(四)嚴把工程質量關

該市嚴格按照建設工程質量監督辦法對治理工程質量實施監督。一方面從市內各設計單位抽調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質量檢查組對各項目進行實時跟蹤檢查,尤其是在施工中不定期深入工地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並及時報市地災辦,由市地災辦項目聯繫人加強督促落實。質量檢查組經常同各項目的監理、設計和施工隊伍及時溝通、協調,儘量在施工現場將問題及時解決,確保項目按時按質推進。另一方面,根據國土資源部《滑坡防治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規範》及重慶市的做法,由市地災辦請示市政府同意,下發了《關於市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驗收有關問題的通知》,統一了驗收的資料,明確了各類地質災害治理的驗收標準、程式。並委託廣西兩家有檢驗資質的單位對各治理項目的關鍵工序如抗滑樁、錨桿、錨索、擋土牆等進行隨機抽樣檢驗,出具檢驗報告書。經過檢驗,目前治理工程絕大部分項目都達到設計要求,對個別不達設計要求的,則由設計單位提出意見,施工隊及時採取補救措施,補充完善並驗收合格後方可通過驗收。

二、有效整治地質災害的幾點思考

梧州市大規模整治地質災害是近幾年的新工作,沒有更多經驗可循。通過幾年的實踐,我們認為梧州市目前的地質災害整治工作應重視以下幾個問題:

(一)地質災害治理的責、權、利尚需進一步明確

梧州市“6.8”治理方案按“誰受益,誰治理,誰引發,誰治理,誰使用,誰治理”原則去實施。但由於歷史原因,市區山多平地少,隨著人口不斷增多,居民建房不斷自山腳向山頂擴展,房屋依山而建,且無規無序,造成大量的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之房屋密集,邊坡支護及排水設施不到位,每逢暴雨季節,山體經常崩塌塌坡而引發地質災害,危及周邊房屋的安全,其責任認定難度較大。如“6·8”災害是屬自然因素造成還是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很難確定,因為很多都是七八十年代建設的房屋,完全認定由責任單位或房屋所有者承擔治理責任難度大。另一方面,一些確需治理的邊坡,在實施工程治理時必須拆除部分周邊房屋,需要給予拆遷補償,這部分資金若由責任單位或房屋所有者承擔有難度,若由政府全部出資治理和補償,又會使民眾產生依賴心理,認為地質災害治理是政府的責任。因此,目前梧州市規定,近幾年房地產公司建設的項目以及企事業單位所在地的邊坡治理責任,由這些房地產單位、部門承擔;而私人住宅及原單位(部門)70~80年代建設項目和學校的邊坡需進行地災治理的都由政府實施治理。今後,必須進一步明確治理責任主體,居民房屋等所有受益者,應該有一份治理責任,也就是要擔負一定比例的治理費用;對於需搬遷避讓的,政府只給予經濟補助,而不能作為房屋拆遷補償全額補足,也就是不能完全依賴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