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災工作總結: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豐碑

抗震救災總結: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豐碑

一個多月前,汶川8.0大地震震動整箇中國:山崩地裂,江河痙攣,物毀人亡。一個多月來,中國抗震救災震撼世界:全民奮戰,眾志成城,自強不息。

汶川作證:氣壯山河的抗震救災實踐,砥礪了五千年不屈不撓的炎黃子孫的錚錚鐵骨,熔鑄了中華民族驚天動地的抗震救災精神,鍛造了偉大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不朽豐碑!

黨中央、國務院近日召開的省區市和中央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會議強調,要大力弘揚抗震救災的偉大精神。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對於深入貫徹黨的xx大精神,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挑戰,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抗震救災精神的豐富內涵――以人為本、生命至上,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科學理性、開放透明的抗震救災精神,是中華民族文明進步的偉大標識

中華文明史也可以說是一部與天災人禍的抗爭史。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遭遇過多次大的自然災害。從1966年的邢台抗震救災到1976年唐山抗震救災,從1987年大興安嶺撲救森林大火到1998年三江抗洪搶險,從XX年抗擊“非典”到今年初迎戰冰雪,一次次自然災難的嚴峻考驗,一場場人間真情的集中傾注,凝結了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奠定了我們今天戰勝特大地震災害的意志力基石。

圍繞汶川特大地震展開的這場氣壯山河的救災實踐,噴吐出無比熾熱的人間大愛,迸發出世所罕見的民族真情,映照出舉世矚目的中國力量,詮釋出新時期中華民族抗震救災精神的豐富內涵。

以人為本,生命至上。“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當災難突然降臨,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策,緊急號令,主題只有一個:“第一位是救人”,“救人是重中之重”,“一線希望,百倍努力”!鏇即,國之重器,雲集災區;國之精銳,拯救斯民。截至6月13日,各路救援大軍累計解救和轉移1403671人,各級政府投入抗震救災資金537.61億元,接收國內外各界捐贈款物455.78億元,調運救災帳篷105.15萬頂,調運過渡安置房24.51萬套。以人為本,是抗震救災精神的“核心”。抗震救災的一切力量,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行動。從拯救生命到傷員醫治、民眾安置、災區重建,黨和政府一系列有效措施,始終彰顯著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核心主題,凸顯我們黨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鮮明的實踐特色。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就是力量。這是中國人民戰勝各種災難的堅強信念。危難面前,各部門密切協調配合,各省份對口支援,社會各界自發動員,各項愛心捐助活動有序進行……全國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一起,顯(來源  範文大全)示出空前的團結,再現了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動人場景。一句“我們都是汶川人”,正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生動寫照。山崩地裂,撼不動黨和人民的團結一心;橋斷路毀,擋不住全國人民的同舟共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舉全國之力,支援抗震救災,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閃爍出耀眼的光芒。

不畏艱險,百折不撓。長期形成的奮不顧身、一往無前,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抗震救災中再次得到了集中弘揚。當災難發生時,黨員幹部舍小家為大家,組織民眾自救互救;人民教師為了學生的安危,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白衣戰士冒著餘震的危險,救死扶傷;災區民眾強忍失去親人和家園的悲痛,積極投身抗震救災。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更是捨生忘死、衝鋒在前,不怕疲勞、連續作戰,成為抗震救災的突擊隊和主力軍。中華兒女展現的英勇奮戰、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精神,總在最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