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關工委上半年工作總結

2、“綠網行動”,爭做文明小網迷。在各社區少兒電子閱覽室開設了“青蘋果綠色網路通道”,針對少兒小網迷的特點精選了教育、親子娛樂等網站,下載了包括“少兒信息港”、“中國少年報”、“中國少兒藝術教育網”、“兒童樂園”、“動畫城”等富有趣味性與知識性的視頻電子圖書,方便小讀者瀏覽使用。為加強網路安全教育,區組織大學生志願者為青少年朋友講解“文明上網的注意事項”、“如何在網路上保護自己”等常識,通過“大手牽小手*網上文明走”引導轄區未成年人在網路世界自由馳騁,使網路為我所用。

3、“讀書行動”,爭做好學外來娃。在青少年學生中開展宣讀文明倡議書、高唱“文明禮儀歌”、發放文明禮儀宣傳冊等活動,倡導青少年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尊敬老師,孝敬父母,謙讓同學,以小事養德,修其身、正其心、善其行,提高青少年學生“行君子事,做有德人”的自覺性。

4、“秧歌行動”,爭做健康好少年。為更好的培養社區青少年德智體全面發展,邀請了公益媽媽何惠明老師教授青少年秧歌舞,成立了“娃娃秧歌隊”。從最初的十來位孩子到現如今近四十位孩子,秧歌隊不斷發展壯大,不僅住在小區裡的孩子加盟秧歌隊,就連住在附近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聞訊也一起來參加。作為“娃娃秧歌隊”的主要成員之一——外來務工子女特別喜歡參與秧歌隊的活動,由於受到家庭條件的限制,暑期去少年宮學舞蹈對他們來說常常是一種奢望,而通過“青蘋果樂園”組織的免費學秧歌真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孩子的心田。

5、“溝通行動”,爭做知心好孩子。現在的孩子有“三大三小”:生活的空間越來越大,生長的空間越來越小;住房的面積越來越大,心靈的容積越來越小;學習的壓力越來越大,學習的動力越來越小。為了幫助孩子與父母實現良好溝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形成合力,街道與轄區幼稚園、學校合作,舉行了“摸手仔”、“心靈相通”、“我教媽媽學qq”、“青蘋果——莊嚴的成年日”等一系列教育扶助活動,這些活動深受孩子喜愛,深得家長首肯。其中 “心靈相通”這一遊戲要求家長和小孩各自填寫對方的生日日期、鞋碼、最愛看的電視節目和最愛吃的食物。在互動中,家長和孩子拉近彼此的心靈距離。當媽媽的,在與孩子qq互動中掌握孩子們的“時尚”語言、觀點、因勢利導與孩子實現溝通。

(三)建立機制,創新方法,切實加強青少年關愛工作

1、落實具體關愛活動。5月份,由關愛工作團牽頭,在轄區青少年中開展“法制教育周”活動,集中組織青少年學習《憲法》、《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法律法規,在青少年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6月初,在轄區開展了以“開展青少年矯正,構建和諧社區”為主題的宣傳活動,通過出黑板報、法制宣傳欄、發放宣傳材料、懸掛橫幅等形式,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使廣大民眾能夠了解青少年矯正的意義、目的,增強了人們對青少年矯正法制性質的認識,為青少年矯正工作開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2、建立長效工作機制。街道關愛工作團建立了例會制度、定期走訪制度和信息反饋制度。街道關愛工作團和社區關愛工作小組每周一次工作例會,交流關愛工作,每周2次深入問題青少年家中,幫助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同時,成立“青少年輿情氣象站”,每個社區1名輿情氣象員,負責青少年思想動態的信息反饋鞏固,一旦發現傾向性苗頭,第一時間向街道關愛工作團反饋,以利於街道關愛工作團隨時關注青少年的思想動態。

3、建立關愛志願者隊伍。在充分發揮街道關愛工作團和社區關愛工作小組作用的基礎上,建立一支由關心社區青少年工作的關愛志願者隊伍,主要也是由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等“五老”志願者組成。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孔浦街道關愛志願者工作職責》,採取“1名關愛志願者協助1個關愛工作小組”的辦法,充分發揮他們在青少年關愛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