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開展農業科技服務工作的總結

為了進一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為廣大農村、農業、農民和社會各界服務,真正體現政府領導下的業務局轉變服務功能的思想,利用現代化的服務手段,為促進我市農業新技術的推廣,促進農民的增產增收服務,我們積極探索為農服務的有效途徑開辦了農業科技服務熱線。特別是市農業局農業科技服務熱線的開通,標誌著我市市、縣(市)區兩級農業科技服務熱線的建立,成為全省第一家實現統一指揮和調度的地市,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開通農業科技服務熱線網的地市之一。農業科技服務熱線的開通,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好的影響,受到了廣大農民民眾的歡迎。近期,濟南市廣播電台、濟南市電視台、濟南日報都予以報導,使更多的民眾了解了服務熱線。下面將全市開辦農業科技服務熱線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開辦農業科技服務熱線的基本情況

今年以來,我市農業部門在總結平陰縣和長清縣崮山鎮開通的全國首家“農機服務熱線”和商河縣開通“農業科技服務熱線”經驗的基礎上,積極學習和借鑑先進地區的經檢和作法,把為農民提供全方位和全天候的科技服務作為農業工作的重點,不斷完善服務功能,強化服務措施和手段,拓寬,服務內容和範圍,做到人員到位、服務到位、技術到位服務,市及市內六個縣(市)區全部開通了農業科技服務熱線。熱線電話為: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經過一年多的運轉,搞得比較好的有商河縣農業局、平陰縣農機局、平陰縣農業局、章丘市農業局,尤其是商河縣農業局,他們的做法及經驗已在全市進行總結推廣並報導,為全市農業部門樹立了榜樣。目前,全市直接從事服務的人員達100多人,服務內容涉及種植業、農機和水產三業達10項,服務方式達8種,共接聽技術諮詢電話1192次,接待農民來訪2084次,進行現場指導130次,出動服務車260次,維修機具400多台,調配機械43台次,趕科技大集41次,服務範圍遍及全市100多個鎮,接受服務的農民達30萬人次。服務熱線的開通。做到了急農民之所急,幫農民之所幫,解農民之所難,這種快界、迅速、高效的服務方式,受到了廣大幹部民眾的好評。

為了進一步加強農業科技服務熱線的管理,完善服務體系,加強服務質量的監督,又推出了農業科技服務聯繫卡和服務諮詢記錄薄制度,使農業科技服務熱線更加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系統 化。農民親切的稱農業科技服務熱線為:“咱們莊戶人的11o’”。

二、開辦農業科技服務熱線的基本做法和特點

1.領導重視,認識到位。

隨著“三下鄉”工作的不斷深入,各級政府,特別是我們農業部門認識到:要最大限度地、最有效地解決農民在生產中遇到的科技難題,滿足農民民眾對科學技術和農業信息的需求,僅靠趕幾次科技大集,發放幾份科技資料,辦幾次科技培訓班這些傳統的形式,遠遠不夠,必須為廣大農民民眾建立一條隨需即來的科技信息服務渠道,這就是農業科技服務熱線,這既是我們農業部門轉變職能,生存發展的需要,也是全心全意為農民民眾服務,造福於民的重要途徑,因此都非常重視,一是市局成立了熱線領導小組,李吉乾局長為組長,王可敏副局長為副組長,設立了熱線總值班室,值班室設在科教處,由王可敏副局長分管,科教處、農業處兩名處長具體負責統一調度指揮,每天安排專家和工作人員值班,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各縣(市)區熱線與市熱線聯網,形成了上下配合連動的熱線服務體系,並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如值班制度、跟蹤服務制度、信息反饋制度、諮詢回執制度等,以此督促農業科技服務熱線工作的開展。二是市局聘請了省農科院、省農業廳、省農機局、省海洋與水產廳的8位專家、教授為顧問,對生產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予以指導解決,並定期為熱線人員授課充電,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各縣(市)區也都成立了農業科技服務熱線領導小組,監督指導工作;四是都掛牌成立了農業科技服務熱線辦公室,設立了專線電話,組成各有關業務站參加的諮詢隊伍;五是建立全方位、全天候(星期六、星期日均有值班人員)的諮詢服務制度,做到了人員到位,服務到位,這些都有力地保證了該項工作的開展。

2,服務內容廣泛,採取的方法多。

熱線服務內容包括:糧、棉、油作物的栽培、管理、病蟲防治技術;水產養殖及魚病防治技術;農機技術推廣、農機修配技術、農機作業諮詢;各類新品種的引進、示範;各種作物檢疫對象防治技術;各類植物檢疫手續辦理程式;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技術;各類農業技術信息、致富典型、流通信息等;各類花卉的繁育、嫁接及管理技術;瓜、菜、食用菌的栽培、病蟲防治及管理套用技術。服務方式除專家“坐堂”電話解答,傳授先進技術外,還派專家到現場查看,現場解決農民遇到的困難;對於一些綜合性或難度較大的問題,組織有關專家會診;印發各種技術“明白紙’,進行技術推廣和教育,並且直接接待來訪民眾,做到熱情服務,及時解決了農民在生產中遇到的各種技術難題,促進了農業科技推廣。

3.典型引路;學有榜樣。

我市自開通農技服務熱線以來,湧現出很多典型。如商河縣今年麥收後由於天旱等原因,部分玉米品種(以農大108為主,還有掖單系列品種等),出現苗葉枯黃,個別嚴重病株在根莖處形成壞死環,生長發育遲緩,農民反應強烈,不少人來電話諮詢。因此病在該縣乃至全省很少發病,文字記載也很少,一時無法判斷病情。根據此情況,他們及時到山東農科院植保所請教,由徐作廷等多位專家會診後得出結論,該病為玉米苗枯病,並對其發病原因、症狀、防治措施提出了意見。回來後,他們及時認真地向農民解釋、宣傳,使玉米苗枯病得到了有效地防治,受到了農民民眾的一致好評。再如今年3月28日,張清明、張清全的茄子、黃瓜得了立枯病,張春生的西紅柿得了病毒病、葉枯病,他們通過電話諮詢,半小時後“農技110”服務車出現在他們面前,通過會診得出是以上病害,開出藥方和提出具體管理措施,使病害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為農民挽回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七月份這幾戶農民給他們送去了“服務熱情,效益無限”的錦旗。最近,平陰縣又推出了農業科技服務卡制度,把科技人員的姓名、學歷、技術職務電話全部登記在卡上,發到農民手中,民眾可根據需要撥打電話,更好地解決了為農服務問題。”他們還將鄉鎮農技服務中心的電話後三位數全部改為“110”,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