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工作總結3篇

“差生轉化”首先我們應該明確到底什麼樣的學生是“差生”?需要轉化什麼?我的理解是品質壞、習慣差的學生是所謂的“差生”,需要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國小階段我們到底應該教會孩子什麼?我想就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質。都說現在的孩子自私、沒愛心、沒有團結合作精神等等,都說教育沒抓好。都在這么說,到底這些習慣的培養誰應負責。學校------特別是國小。

在社會這一錯綜複雜的大環境下,我們的國小教育有些不分主次。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教師往往還是重點關注這樣一類差生----學困生。我認為學生智力有差距,成績自然就應該有高有低。國小階段學生只要把所學的知識掌握的差不多,能打80多分,我覺得就很好。沒必要非得讓每個孩子都打90多分,甚至100分。難道這就是我們教育的成功?學生即使得了100分又會對他的將來產生什麼影響嗎?微乎其微,都知道小學生的成績是拼時間拼出來的,對孩子能力的培養起不到一點作用,無非就是多會做了道題,多記了幾個或單詞,不用多長時間就會全忘了。

話說回來,學困生就不管了?我是區別對待的:一類是自己能學好。因為自己的懶惰、走神等會習慣導致成績暫時落後,這時需要我們教師特別關注,幫助他們把成績提上去;一類是受自己智力的限制就是學不會的。很痛心得是:這類孩子我真沒什麼好法子。因為他們就是學不會。可以說上我的數學課他就在浪費時間。怎么辦?我只能讓他去抄題,最起碼能認幾個。

“學困生”的轉化,我掌握一個原則:我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在我面前,成績好壞那是你自己的事,沒什麼值得炫耀的。我重點看學生的學習態度。只要你認真學了,你就是好樣的!老師就會很喜歡你。我更關注“學困生”的精神狀態,讓他們明白學習差點沒什麼丟人的;其實他們身上也有很多別人沒有的優點(比如:孝順、助人為樂、文明有禮等等),樹立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反而是那些品質差、習慣差的學生會讓老師看不起,需要趕緊趕緊把自己的壞習慣改了。

話雖如此說,套用一句話“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紮實實”。在平時我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班上十幾個學困生身上(單獨批作業,天天找著談心,上課不認真聽講,站著聽)。能想的法子都想了,也都用了,僅僅是為了讓學生的成績提高几分而已,而這種付出的結果對孩子的將來可以說毫無用處。卻把我搞得身心疲憊,苦不堪言。我的生動寫照:平時樂呵呵,考試氣哼哼。我很累,相信咱外國語的全體老師也很累,咱全國上下的所有老師都很累!我想步子放慢一些,我想舒心的工作。“素質教育”的春天你啥時能來啊?

班主任工作總結:厚愛中差生,全面進行素質教育
差生工作總結(2) | 返回目錄

所謂差生也就是後進生,一種表現為成績差,一種表現為思想落後及行為習慣差。優生則相反。而介於優生和差生之間的則為中等生。 由於中差生的種種表現欠佳而影響集體,作為人的正常心理反應,他們會不同程度受到師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視。這樣教育的結果是差生更差。

而不容忽視的是:優生畢競是少數,中差生卻是學生群體中占壓倒多數的芸芸眾生。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國小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對少年兒童進行身心全面發展的基礎性素質教育,也就是說,應屬於為少年兒童身心兩方面的和諧、統一發展,為他們學會怎樣做人和進一步的學習與發展,全面地打基礎的教育。素質教育主要的標誌是:教師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 由此看來,教育者如何對待中差生問題,中差生的境遇和狀況如何,關係著我們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實質性地進行素質教育。

應該說不存在面向優生的問題,故而面向全體的關鍵就在於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實說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還是差生,更何況所謂"優生"與"差生"的評判標準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許多在校的優生,在社會實踐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謂在校時的差生,倒還表現出了創造性。這說明:唯有堅持"面向全體",特別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實實的素質教育。

不是有人曾說:如果孩子天生就是優生,哪教育還有什麼功能?又談什麼基礎的素質教育呢? 因而對占相對多數的中差生,我們更應變嫌棄為喜愛,變忽視為重視,變冷漠為關注,變薄待為厚待。

尋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兒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認為是: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嚴格。為什麼會這樣呢?客觀的原因是小學生本身就有的個別差異所至。有些人為的因素是:由於犯有某個缺點而遭老師嚴厲責問而自我調節力差產生厭煩情緒;或由於老師的誤會蒙受過"不白之冤"產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棄和逆反;或由於家庭的負作或面對社會陰暗面時缺少應有的正確引導而形成不良習性。等等。

我認為,厚愛中差生,首先應有辨證的觀點:

一、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中差生。

應該說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點(即積極因素)和缺點(消極因素)兩方面,對優生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對差生則易於發現其缺點,而看不到優點,這種不正常的現象有礙學生進步。

二、用發展的觀點看學生。

應當縱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應相信他的明天會比今天好。

三、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幫助他們找到優、缺點,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其次應有平常的心態:差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享受到優秀學生在老師那兒得到的愛,作為一個教育者在對待中差生時應該具有自我調控的能力。

厚愛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動人:首先做到"真誠"二,即教師不應有絲毫虛偽與欺哄,一旦學生髮現"有假",那么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會被看作是在"演戲",因為他們更缺少辨別能力。他們會說:"老師是說給我們聽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結果是真的也變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中差生,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後做到"理解"二,即通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誠"對他們,善意理解他們,高興地接受他們,一定會促進中差生的進步和發展。

正所謂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教育者對中差生的厚愛定會使他們實現向"自我學習、自我管理"的轉變。

優差生輔導工作總結
差生工作總結(3) | 返回目錄

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關係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就大多數學生而言,智力差異並不懸殊,導致學生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於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存在較大差異。教學實踐也證明,不少差生之所以能夠後來居上,是由於改善了非智力因素的結果。因此,在學習中,智力因素的開發固然重要,非智力因素的開發也不容忽視。

1、樹立信心、明確目標。很多學生基礎差,底子薄,這是一貫不爭的事實,因此會有一部分學生自信心明顯不足,認為自己天生就是笨,這樣會導致他們有部分成績偏差。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經常利用課外時間家長談心、對學生進行個別談心輔導等方式,給學生鼓勁打氣,指出他們的優勢,並幫助他們確定自己的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提高學習成績,學習有了目標,同時樹立了信心,學習成績自然會提高。比如一年級的數學,我常常每天給他們三分鐘這樣的練習,加強他們的計算能力。

2、關心學生,加強情感交流。部分學生來到學校感覺與自己的期望不同,因此會有厭學的情緒產生,這就要求教師更加關心學生,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穩定學生的心理,同時還需教師給予學生生活方面的關懷,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喜歡自己所教的學科。

3、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讓其感受學習樂趣。有些學生進校以後,總是提不起學習興趣,認為學習沒勁,其實這與這些學生很想受老師的重視,因此,作為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並做適當的引導,使學生的興趣慢慢轉移到相關科目來,同時讓他受到同學們的關注,使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二、精講和巧練的關係

講和練是一個有機整體,也是課堂上的一個中心環節,怎樣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意義十分重大。怎樣的講才算是精講了呢,精講不是少講,而是要講到重點,中心明確、言簡意明,對於職高化學教材來說,種類比較的繁多,內容也很多,因此講重點就顯得更有必要了。例如:在講到羥基酸,羰基酸時,內容難度相對學生來說明顯偏大,因此在講這一節時,只需講出這些酸在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即可,讓學生有個大概的影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教學中注意橫向和縱向的聯繫,把過去零碎的、孤立的、鬆散的知識有機串聯起來,避免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狀況。例如在講到羧酸性質的時候,就需把醇的性質與之聯繫,因為他們有相同的反應——和鈉的反應,此外兩者間還能發生酯化反應。同時精心挑選、設計練習,不僅考慮到練的廣度和深度,還考慮練的順序和方式,力求解決練的方法,提高練的質量,把課內和課外、廣度和深度等多種形式統籌安排,精心設計,把精講和巧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提優和補差的關係

評價一門學科的教學質量,主要是看全體學生的合格率、優秀率和平均分。教學原則要求我們面向學生的大多數,使教學的深度、廣度為大多數學生經努力能接受。這就要求我們正確處理好教學的質、量、度三者的辯證關係。幾年來,我們確立了保證優生、重視差生的複習指導思想,狠抓提優補差工作。教學中同時兼顧優生和差生。對優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拓寬他們的知識領域;對待差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幫助和鼓勵,同時,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並專門開展補差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正確處理教學中的難易、快慢、多少的關係,使教學內容和進度適合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水平。如提問時,我們一般把難度較大的深層理解題讓成績好的學生回答,比較容易的表層理解題讓中差生來回答,幫助學生樹立學好化學的“心理優勢”。事實證明,只要我們堅持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出發,不偏愛優生,不歧視差生,課後耐心地輔導,每天多給他們做點基礎題,平時做了的練習他們不懂再給他們重做,不懂的地方耐心地再講解,這樣就可以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

其實,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處理各種各樣的關係,教師只有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思路,在教學中思考,在思考中教學,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相關文章:
優差生輔導個人工作總結
差生輔導總結
厚愛中差生,全面進行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