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帶工建工作總結3篇

近年來,我們立足實際,確定了“四帶五同步”的“黨建帶工建”工作思路,即在政治上帶、在組織上帶、在工作上帶、在作風上帶,組織同步設定、工作同步謀劃、制度同步完善、活動同步考慮、陣地同步建設。建立和完善了“黨建帶工建”五項制度,即市委常委會每年定期研究會辦制度、市

委每年一次例會制度、市委領導掛鈎聯繫制度、相關部門每半年一次會商協調製度和職能部門每年一次督查考核制度,緊緊圍繞全市工作大局,統籌協調,務實創新,著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有力推動了“黨建帶工建”工作的深入開展。

一、加強隊伍建設,強化“黨建帶工建”的組織保障

“黨建帶工建”,首先是要帶出一支勝任工會工作的工會幹部隊伍。省委xx年工會工作會議以後,市委迅速召開全市工會工作會議,及時制定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新時期工會工作的意見》,對加強工會領導班子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一是在工會幹部的配備上堅持高素質。堅持“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憑實績,講公認,靠制度,堅持把政治上靠得住、發展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民眾信得過的優秀工會幹部選好用好,不把工會作為安置幹部的“療養院”和“養老院”。市委組織部、市編辦、市總工會聯合下發了《關於配齊配強工會領導幹部的通知》,堅持標準,嚴格程式,進一步落實省委、市委關於工會主席由同級副職擔任的要求。原來鄉鎮工會幹部大多數由組織委員或其他中層幹部兼任,通過選優配強,目前全市138個鄉鎮中配有專職工會幹部101人,其中100人按同級黨政副職配備,9個縣(市、區)工會主席中已有4人由按副縣級配備,市直15個工委中按同級副職配備已達13個。

二是在選任過程中注重公認。認真按照幹部選拔任用條例的要求,對擬提拔的人選全部經過民主推薦程式。考慮到工會工作特點,市委經過慎重研究,確定採取“兩輪民主推薦”的方法,即“全市工會系統內擇優民主推薦、所在縣(市、區)工會民主推薦測評”,再由市委委員“民主提名”,在此基礎上全面考察,嚴格把關,提請市委常委票決確定最終人選,保證了人選的素質。

三是在工會班子結構上力求最佳化。既重視從熟悉經濟工作、全局工作的其它領域幹部中選配,又重視從熟悉工會業務、善於做職工民眾工作的工會系統內幹部中選任;既重視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又注意調動其他年齡段同志的積極性。努力最佳化工會領導班子結構,把大家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聚焦到工作上。

二、推進基層民主,夯實“黨建帶工建”的民眾基礎

我們從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入手,積極維護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調動好、保護好、發揮好職工的積極性。

一是大力推進組織建設。按照xx“擴大覆蓋面、增強凝聚力”的指示和全總提出的“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我們把黨組織和工會組織的建立作為“黨建帶工建”工作的首要任務進行布置和落實。經過努力,目前,在非公有制企業中,共建立黨組織3417個,黨組織組建率達100;共建立獨立工會組織4296個,工會組織組建率達95以上。對一些職工人數較少、建會難度大的企業,採取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的方式,從機關事業單位中選派優秀後備幹部到企業掛職服務,幫助企業開展“黨建帶工建”工作,組建基層工會。近年來,市、縣、鎮三級黨委把工會組建任務落實到機關部門、責任到具體人員,共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7102名,保證了建會目標的實現,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是認真推進廠務公開。在國有、集體企業全面實行廠務公開的基礎上,我們根據企業改制和非公企業蓬勃發展的新形勢,把廠務公開的內容從以國有、集體企業突出黨風廉政建設為主,向以非公企業突出維護職工權益為主轉移。市廠務公開協調小組出台了《各類企事業單位公開內容》、《廠務公開考核制度》、《廠務公開責任追究制度》等6項制度,同時對非公企業廠務公開工作提出了“六個必須”的要求,即凡是涉及職工勞動權利和其它合法權益的事項必須公開,凡是企業制定的規章制度必須公開,凡是辭退和處分職工的情況及事由必須公開,凡是職工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險費交納情況必須公開,凡是勞動保護情況必須公開,凡是集體契約及工資集體協商契約的簽訂、修改、續簽、履行情況必須公開。最近對全市定報企業“家家訪”調研結果顯示,目前95.4%的企業已建立了廠務公開制度。

黨建帶工建工作總結
黨建帶工建工作總結(2) | 返回目錄

近年來,我們立足實際,確定了“四帶五同步”的“黨建帶工建”工作思路,即在政治上帶、在組織上帶、在工作上帶、在作風上帶,組織同步設定、工作同步謀劃、制度同步完善、活動同步考慮、陣地同步建設。建立和完善了“黨建帶工建”五項制度,即市委常委會每年定期研究會辦制度、市

委每年一次例會制度、市委領導掛鈎聯繫制度、相關部門每半年一次會商協調製度和職能部門每年一次督查考核制度,緊緊圍繞全市工作大局,統籌協調,務實創新,著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有力推動了“黨建帶工建”工作的深入開展。

一、加強隊伍建設,強化“黨建帶工建”的組織保障

“黨建帶工建”,首先是要帶出一支勝任工會工作的工會幹部隊伍。省委XX年工會工作會議以後,市委迅速召開全市工會工作會議,及時制定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新時期工會工作的意見》,對加強工會領導班子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一是在工會幹部的配備上堅持高素質。堅持“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憑實績,講公認,靠制度,堅持把政治上靠得住、發展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民眾信得過的優秀工會幹部選好用好,不把工會作為安置幹部的“療養院”和“養老院”。市委組織部、市編辦、市總工會聯合下發了《關於配齊配強工會領導幹部的通知》,堅持標準,嚴格程式,進一步落實省委、市委關於工會主席由同級副職擔任的要求。原來鄉鎮工會幹部大多數由組織委員或其他中層幹部兼任,通過選優配強,目前全市138個鄉鎮中配有專職工會幹部101人,其中100人按同級黨政副職配備,9個縣(市、區)工會主席中已有4人由按副縣級配備,市直15個工委中按同級副職配備已達13個。

二是在選任過程中注重公認。認真按照幹部選拔任用條例的要求,對擬提拔的人選全部經過民主推薦程式。考慮到工會工作特點,市委經過慎重研究,確定採取“兩輪民主推薦”的方法,即“全市工會系統內擇優民主推薦、所在縣(市、區)工會民主推薦測評”,再由市委委員“民主提名”,在此基礎上全面考察,嚴格把關,提請市委常委票決確定最終人選,保證了人選的素質。

三是在工會班子結構上力求最佳化。既重視從熟悉經濟工作、全局工作的其它領域幹部中選配,又重視從熟悉工會業務、善於做職工民眾工作的工會系統內幹部中選任;既重視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又注意調動其他年齡段同志的積極性。努力最佳化工會領導班子結構,把大家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聚焦到工作上。

二、推進基層民主,夯實“黨建帶工建”的民眾基礎

我們從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入手,積極維護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調動好、保護好、發揮好職工的積極性。

一是大力推進組織建設。按照xx“擴大覆蓋面、增強凝聚力”的指示和全總提出的“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我們把黨組織和工會組織的建立作為“黨建帶工建”工作的首要任務進行布置和落實。經過努力,目前,在非公有制企業中,共建立黨組織3417個,黨組織組建率達100;共建立獨立工會組織4296個,工會組織組建率達95以上。對一些職工人數較少、建會難度大的企業,採取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的方式,從機關事業單位中選派優秀後備幹部到企業掛職服務,幫助企業開展“黨建帶工建”工作,組建基層工會。近年來,市、縣、鎮三級黨委把工會組建任務落實到機關部門、責任到具體人員,共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7102名,保證了建會目標的實現,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是認真推進廠務公開。在國有、集體企業全面實行廠務公開的基礎上,我們根據企業改制和非公企業蓬勃發展的新形勢,把廠務公開的內容從以國有、集體企業突出黨風廉政建設為主,向以非公企業突出維護職工權益為主轉移。市廠務公開協調小組出台了《各類企事業單位公開內容》、《廠務公開考核制度》、《廠務公開責任追究制度》等6項制度,同時對非公企業廠務公開工作提出了“六個必須”的要求,即凡是涉及職工勞動權利和其它合法權益的事項必須公開,凡是企業制定的規章制度必須公開,凡是辭退和處分職工的情況及事由必須公開,凡是職工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險費交納情況必須公開,凡是勞動保護情況必須公開,凡是集體契約及工資集體協商契約的簽訂、修改、續簽、履行情況必須公開。最近對全市定報企業“家家訪”調研結果顯示,目前95.4%的企業已建立了廠務公開制度。

三是積極推進工資協商。市委、市政府對推進企業工資協商工作非常重視,專門召開了全市工資協商工作推進會,明確在原有401家單位工資協商的基礎上,今年再新培植典型100家,明年百人以上單位建制面達到1350家。為實現這一目標,各級黨、工組織認真履行職能,積極發揮作用,全力推動這項工作向縱深發展。經過努力,目前全市9個縣(市、區)中已有8家專門下發了檔案,有7家召開了推進

會。前不久,省總工會在我市鹽都區龍岡鎮召開了蘇北工資協商觀摩推進會,重點介紹了龍岡4個行業和市工具機有限公司以勞動工時定額、工價標準為突破口的工資協商做法。

四是積極探索“黨群民主議事會”制度。黨組織負責人和工會負責人以及職工代表定期對職工的思想狀況、職工關心的熱點問題、生活中的困難進行交流分析,提出解決的

辦法和措施,努力為職工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大豐市大中鎮由鎮黨委、政府牽頭,有關部門負責人、鎮總工會主席、基層工會主席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為有效解決工會組織建設過程中的各種難題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創新活動載體,提高“黨建帶工建”的整體水平

“黨建帶工建”,關鍵在選好班子,基礎在建好組織,活力在搞好活動。為此,我們堅持圍繞“企業得發展、職工得利益、國家增稅收、工作得加強”的總體目標,以企業為重點,積極創建有效載體,形成黨建工建工作的帶促互動和整體推進。

一是載體上整體聯動。我們在企業開展了黨建工建兩個“雙爭”活動,即黨建工作開展爭創“五好黨組織”、爭當“四好業主”,工會工作開展爭當“關愛員工的優秀企業家”、爭當“熱愛企業的優秀員工”,堅持統籌布置、聯手考核、聯合表彰。截止目前,我們共評選表彰“五好”黨組織1710個、“四好”業主489名、愛員工的優秀企業家258名、愛企業的員工5639名。

二是實施中聯合督查。最近,市委組織部、市總工會及市有關部門,共抽調80多人,用10天時間對全市定報企業黨建帶工建、廠務公開情況進行了“家家訪”調研。情況表明,絕大多數定報企業做到了黨建工建組織同步建立、陣地同步落實、活動同步開展、經費同步保障。

三是活動中同步深化。在開展“雙爭”活動中,各地因地制宜,積極創新,把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工會創建先進“職工之家”相結合,把建立“黨員示範崗”和工會開展職工技能比賽相結合,把爭當優秀黨員和爭當文明職工相結合,把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與建設“四有”職工隊伍相結合,達到了“黨工工作同推進,黨員職工同進步”的良好效果。建湖縣開展了“黨員先鋒崗、團員示範崗、職工模範崗、黨員示範責任區”的“三崗一區”創評活動,號召廣大企業黨員、職工立足崗位,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同時明確要求企業員工入黨必須由工會組織負責推薦和協助培養,保證了發展黨員質量,提高了“黨建帶工建”的成效。近年來,全市共建成“黨員示範崗”5147個,由工會組織推薦入黨的企業員工達522人。

四、開展親情聯動,讓職工共享“黨建帶工建”的成果

衡量“黨建帶工建”工作的成效,關鍵要看職工得到了多少實惠。幾年來,我們在全市黨員中開展了“親情聯動、情暖萬家”活動,組織全市各級黨員幹部通過各種形式與困難民眾“結窮親”,明確了5條目標:一是確保幫扶的特困對象家庭基本生活有著落,健全市、縣、街道“愛心超市網路”,向特困職工和居民發放援助卡,確保全年每戶幫扶資金不少於1000元;二是確保幫扶對象家庭子女不因貧困而輟學,幫助上中學、大學的困難家庭子女完成學業;三是對幫扶對象家庭中有危重病人的,實行醫療扶助,優先列入“市區特困居民醫療保障”,並在幫扶資金上予以傾斜;四是幫助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困難民眾實現當年就業或自謀職業;五是幫扶對象有住房特殊困難的能得到妥善解決。同時,堅持“三符合、一確認”考核制度,即幫扶資金與《結對幫扶手冊》相符合,幫扶資金與“五助”資金相符合,幫扶實物與“五助”實物相符合,經社區蓋章,下派社區幹部簽確認,考核結果在鹽阜大眾報上公示。未完成幫扶任務的單位,對其主要負責人進行批評教育。據統計,“親情聯動,情暖萬家”活動開展以來,全市黨員幹部共幫扶和慰問了75952戶貧困戶,捐款1916萬元,捐實物折幣897萬元,解決職工民眾子女入學、疾病就醫、房屋修繕、自來水安裝等生產生活難題2.6萬多個,幫助7800多戶貧困家庭落實了就業創業計畫。

辦事處黨建帶工建工作總結
黨建帶工建工作總結(3) | 返回目錄

辦事處地處管理區東南部,下轄1個社區6個隊2個村。全辦事處現有非公企業14戶,從業人員141人,農民工128人。共建立工會組織9個,有黨員648名。近年來,辦事處從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民眾基礎出發,堅持“圍繞黨建抓工建,抓好工建促黨建”的工作要求,積極探索基層黨工共建的有效途徑,著力營造黨建與工建“帶動、促動、互動”的良好局面,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工會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促進了地區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

一、注重“三個落實”,堅持黨工組織領導一體化

辦事處黨委高度重視,將“黨建帶工建,工建促黨建”工作納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總體規劃,列入重要議事日程。

一是落實工作責任。成立了由辦事處黨委書記負總責,分管書記、各黨支部書記和工會負責人具體抓落實的領導機構,形成了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黨務幹部和工會幹部全力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黨工互促共建格局。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私營企業黨組織及工會建設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辦事處黨委加強對工會的領導和指導,定期研究和制定黨建工作和工建工作的目標任務,堅持把工建融入黨建工作總體規劃、總體部署,切實做到黨建、工建工作同研究、同布置、同考核、同評比。同時,在企業和社區,積極指導和推行黨組織負責人和工會主席相互兼任,對不能兼任的工會主席,由同級黨組織審核,以加強黨對工會組織的領導和監督。

二是落實工作隊伍。配齊配強了黨建工作隊伍、工會工作隊伍,對原來不能勝任黨建和工建工作的人員進行了調整,初步形成了黨組織牽頭、工會積極參與、條塊結合、同駐共建的辦事處、隊村(社區)、企業三級上下聯動的黨工共建新格局。尤其在黨務工作和工會幹部隊伍建設上,在選優配強各級黨、工組織領導班子的同時,與管理區總工會聯合開展了以會代訓、業務講座、經驗交流等學習培訓活動,努力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共培訓幹部50餘人,舉辦專題講座3期,培養了一大批精通業務、紮實肯乾的黨務和工會工作幹部。

三是落實辦公設施。辦事處、隊村(社區)將黨、工、青、婦等組織集中辦公,設立專門辦公室,並明確專人辦公。配置了電腦、文印設備等辦公用具,打牢了黨組織和工會組織建設。近年來,全辦事處共投入資金2萬元,滿足黨組織和工會組建及開展活動的需要,有力地保障了黨工共建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強化“三個同步”,堅持黨工活動目標一體化

“黨建帶工建,工建促黨建”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和工會建設的有效途徑。辦事處黨委與工會切實找準二者間的結合點和突破點,努力實現互促互動的黨工共建良好氛圍。

一是組織同步設定。專門設立了黨工組織建設台帳,符合建立黨、工組織條件的企業,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及時建立黨組織和工會組織。辦事處黨委負責分類指導,加強各企業的組織設定,健全完善黨的組織和工會組織。對國有、集體改制企業採取自然過渡的方法,做到企業產權性質改變,黨組織和工會組織不變;對破產重組的非公有制企業,根據黨員人數、從業職工人數合理設定黨的組織和工會組織;對正式黨員不足3人、從業職工人數不足50人的,原則上按行業相近或區域就近原則建立聯合黨支部和聯合工會。目前,全辦事處在非公有制企業中建立黨組織4個;建立工會組織4個,其中單獨組建3個,聯合組建1個。

二是制度同步完善。黨組織和工會組織一經建立,就同步健全完善黨的組織生活、黨員目標管理、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民主評議黨員等黨建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會員代表會、職工代表會、平等協商集體契約、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等制度,從而規範黨建、工建工作。引導已經建立黨組織和工會組織的企業,把黨員活動室建設和“職工之家”建設結合起來考慮。100人以上的企業,都建立較為規範、具有一定規模的黨員活動陣地和“職工之家”;規模較小的企業,建立一室多用的學習、娛樂陣地。目前,已建立黨、工組織的非公有制企業中,全部建立了符合要求的活動陣地。

更多文章
辦事處黨建帶工建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