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育信息化工作總結3篇

XX年xx縣第一批中國小骨幹教師赴xx師範大學培訓工作已經結束,在這一個月的學習中,培訓研修班16名學員牢記使命,按照培訓日程安排圓滿完成了培訓任務。現將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一、工作回顧

1.領導重視,任務明確。本次培訓是xx縣派往xx師範大學學習教育信息化的第三批,xx縣高效課堂建設進入了一個持續深入推進的階段,XX年xx縣教體局提出“321”戰略舉措,在高效課堂構建中的關鍵建設是業精於勤的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有了高素質的教師,課改才能有保障。縣局經過推薦、審核等程式,遴選16名骨幹教師組成研修班,並在培訓臨行前的動員會上,給研修班提出了明確的任務。除在教育信息化與學科的深度融合方面學習外,思考學生情商和民主教學的構建,實現教學方式的革新。

2.方式合理,注重實踐。成人教育方式很重要,針對研修班的學習任務和實際情況,xx師範大學理想信息軟體工程學院在前期培訓溝通的基礎上,制訂了較為合理的培訓方案,培訓全程按照“理論學習與實踐套用相結合、集中講授與交流研討相結合、定點培訓與外出觀摩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三結合中突出了學員的實踐操作,在教學中套用現代信息技術最佳化教學。在一個月的培訓中,我們先後到長春市浙江路國小、天津路國小和師大二附小等三所國小進行了教學觀摩,直接感受智慧教育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

3.理論指引,突出融合。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學習是實踐操作的基礎,有了正確的理論才能指導正確的教學活動,才能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東師理想倡導教育信息環境下的智慧教育,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發展學生的能力。在培訓中,我們聆聽了東師理想為我們安排的五場講座:朱玉民教授的《數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基本模式及套用方法創新》(第九講)、趙玉銓教授的《智慧教育視野下的教師專業成長》、程帥老師的《從翻轉課堂到微課》、吉喆老師的《微課錄製的軟體和製作》、長春市寬城區浙江路國小高級教師竇繼紅的《網路環境下的智慧教育實踐探究》,並觀看了鍾紹春教授、劉茂森教授、郝淑霞的講座視頻。講座中教授們用生動鮮活的案例為我們系統地闡述了信息化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途徑、方法,通過理論的學習,我們漸漸明晰了智慧教育的內涵和智慧教育視野下的課堂教學模型。

4.牢記使命,紮實研修。先進的、科學的教學理念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去執行,從教師的備課開始將智慧教育的思想融入其中,這是教學的規律,也是我縣高效課堂建設的要求。本次培訓研修,我們培訓學員懷揣著局領導的期望,每個人都感到壓力重重,在東師大抓住一切機會和教授們、老師們交流,向他們請教智慧課堂的構建,每有收穫必撰寫心得體會及時記錄下來。一個月的培訓,我們先後撰寫了十篇心得體會。東師大倡導的智慧教育是依託東師理想教學平台的支持實現的,它為教師備課、講課、組織學生學習搭建高效的數化環境,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動態化組合教學軟體,解決個性化教學軟體製作困難的問題。我們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認真熟悉著每一項功能,並在設計中根據自己的教學需求提出的想法,提請技術人員進一步開發軟體,以支撐自己的教學。

二、研修效果

1.更新了觀念,明晰了智慧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型。通過培訓,參加培訓的教師普遍反映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拓寬了思路,對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認識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對自身的素質提高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從朱玉民教授的講座中,我們明白了信息要物化才能傳播,教師要以單元知識系統樹的繪製來有效地把握教材,尋求到教材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點,從而實施智慧教育;從鍾紹春教授、劉茂森教授的講座視頻中,我們對最佳化整合教學的基本途徑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明確了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想完成這個過程,情商遠比智商重要,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中的任務,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驅動學生運用智商持續完成任務,並能通過教師的評價把學生的差異反饋出來,營造寬鬆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

教學的起點是源於學生的內驅力,智慧教育需要以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完成學習,完成不了的再給學生學習工具獲取,再不行的話就講授讓他聽懂。這是鍾院長在說課點評中反覆提到的智慧教育模型。我們明白了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重要性,只有在這種智慧教育模型的指引下,才能設計出有別於傳統的授導式課堂的教學,真正促進孩子的個性化發展。

2.提高了能力,能根據學科特點融合現代信息技術。學習中,我們的現代信息技術能力得到提高,教學設計的水平得到提升。在我們對東師理想教學平台反覆熟悉摸索的基礎上,我們運用該平台進行了教學的設計並進行了三次磨課。在磨課活動中,我們認真結合6位專家的講座,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把智慧教育的理念、微課等教育方式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從專家教授的指導中我們也發現了教學過程中的許多不足,以及今後要努力的方向。專家評課後,我們再相互交換意見、心得、體會,根據專家的意見,對課堂教學重新整理、構建,準備第二輪的磨課。第一輪的磨課意在嘗試、實踐,有拋磚引玉的意思,第二輪的磨課旨在反思與深化,第三輪的磨課重在創造與再提升。通過磨課,我們逐漸找到了學科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路徑——在找準學生急需解決的問題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教學,藉助信息化支撐技術,驅動學生去探究,在自主合作中發展思維,形成學習能力。

3.注重了團結,研修班學員間能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我們培訓研修班16名學員來自我縣16個教體單位,涉及到從國小到高中的5個學科。學員之間以前大多不認識或不熟悉,作為學習研修團隊,只有相互了解,團結一致,才能學有所獲。作為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研修,技術是第一位的,有了好的教學構思,要通過現代信息技術來實現。16人的團隊中,學校的電教中心主任就有3人,另外還有3人擔任過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主講教師。培訓中,研修班就如同一個大家庭,學員有什麼疑難,研修班成員之間互幫互助完成,實在解決不了的再尋求指導教師的技術支持。通過學員們之間相互指教,同伴互助的作用得到了發揮。到培訓結束,學員們之間沒有發生過任何矛盾衝突,把xx教師虛心好學、團結向上的好形象留在了xx師範大學。

4.堅定了信念,在知不足中持續推進高效課堂建設。在培訓中,我們也在不斷地自我反思,尋求我縣中國小高效課堂建設的路徑。XX年,xx縣教體局在持續推進高效課堂建設中又提出兩個課堂並進建設的思想,最終形成一個全面發展的育人環境。本次培訓,我們從智慧教育中看到教師對學生情商的把握以及問題任務的提出,這與我縣高效課堂提出的“把握教材和學生”、“提煉教學重難點”是一脈相承的。但這兩點也是制約我縣中國小教師設計教學的瓶頸。通過本次培訓,我們重溫了高效課堂建設七個指導意見的內容,明確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效課堂建設推進必須分層進行。

三、反思及今後努力方向

1.教學問題的提出。學習是孩子們的事情,智慧教育是將知識還原給孩子,從學生的已知向未知拓展延伸,找準教學問題並驅動學生探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學習知識、學會運用知識、學會創新。通過培訓,我們雖然明白了教學的起點是源於學生的內驅力這個理論,但找準有教學價值的主問題來設計教學這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我們要認識到這方面的問題,想方設法來解決。一是認真研讀學生。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對學生的研讀,不僅要分析年齡段學生的智力因素,更要明確學生的情商、逆商,從學生的情商出發,提出切合學生生活實際的任務,驅動學生去探究知識。二是要深入挖掘教材。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練就一雙慧眼,發現教材中具有教學價值的內容,並降低身段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教學,以利於學生的學。

2.學科教學融合點。智慧教育提倡轉變學生學的方式,設計教學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最佳化教學。教師在套用時出現該用時在用,不該用時也在用的現象,究其原因是學科與現代信息技術沒有融合起來,技術這種形式沒有為內容服務,讓人覺得總沒有恰到好處。在教學中我們要理清它們的關係,設計出符合智慧教育的教學方案來。首先,我們要精心做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我們實施教學的預設方案,方案切實可行了,我們就要思考用最簡單的教學方法來實施。對哪些無法用言語描述清楚,或是講授了學生還是不能理解的,或是學生無法親身體驗的,我們就要給學生提供探究的平台讓他們自己搞明白、弄清楚。

3.關於信息化套用標準。評價課堂教學需要一定的標準,有了評價標準就能做到感性認識和理性分析相結合,才能做到客觀。智慧教育視野下的課堂也不例外。培訓中只是讓我們在智慧教育的理念下設計教學、說課,沒有給出一個可量化的評價標準,我們比較疑惑:究竟這個媒體用在這裡合不合適?套用了這個媒體效果如何?和東師理想的老師們談起這個問題時,據說現階段也沒有一個評價標準,這可算是本次培訓的一個遺憾。當然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教師可在今後的教學中做點研究,在智慧教育思想的指導下,結合教學實際不斷摸索。

總之,培訓學習只是為我們打開了教育信息化的一扇窗,專家的理論講座為我們指引方向,教學觀摩為我們在學科與現代教技術融合提供了教學模型,自己設計教學說課熟悉了智慧教育的操作,專家點評磨課為我們的教學指點了迷津。在教學中,我們要堅定信心,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運用智慧教育的理念,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深度融合,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努力奮鬥。

上半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總結
2017教育信息化工作總結(2) | 返回目錄

XX年上半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總結

一、 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務

1、 班班通工程不斷深入和完善

(1)資金和設備投入:今年上半年,全街道各中國小在去年完成教育信息化投資191萬元的基礎上,新增投資102萬元用於教育信息化建設和發展,其中利用全市集中招標融資租賃分期付款的機會,招標採購多媒體56套、教師用機148台、學生用機56台、實物展示台2部。這些設備到位後,全街道多媒體教室數將達到169個,占全部教學班數的90%,基本達到班班通標準。

(2)校校通光纖工程:上半年,經過積極申請與協調,我街道又有青龍回小、宋閣國小、十里國小等3所學校即將完成光纖接入工作,從而使全街道光纖接入學校達到10所,極大地提高了網路化辦公和教學效率。

2、 科技創新廣泛開展,地區級以上成果數量大增

XX年以來,在深入宣傳、廣泛發動、嚴密組織的基礎上,我街道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蓬勃開展,報送作品數量多,取得成果層次高,在多個方面有了重要突破。到目前為止,在教育局公布的47項國中國小濰坊級獎勵中,我街道占8項;12項省級國中國小獎勵中,我街道占6項。東關回中因兩件電腦製作分別獲得省級一等獎和三等獎,獲得“山東省最佳組織獎”殊榮。

3、 紮實開展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和教研

受上級教育督導中對學生信息素養進行現場抽測的促進,我街道各學校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不斷紮實深入,信息技術專兼職教師業務素質迅速提升,學生學習成效顯著提高。上半年有四名教師參加全市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比,獲得兩個一等獎和兩個二等獎,參賽人數和獲獎成績較往年有較大突破。

二、 經驗、不足與今後努力方向

1、 提高思想認識,長期高度重視

教育信息化是目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方向,是促進教育質量全面提高、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主要著力點之一,必然引起單位領導的高度重視。但是,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具有投資大、專業性強、長期性持續性等制約因素,要搞好教育信息化工作,必須始終將教育信息化工作放在實實在在的重要位置,而不是將其作為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對待。今後要繼續做到:資金上傾斜,人員上加強,長期規劃,統籌兼顧,在促進教育信息化自身發展的同時,帶動各項工作的改革和發展。

2、 培養骨幹力量,發揮帶動作用

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成敗,離不開人的作用,鼓勵、培養、鍛鍊一支精明強幹的教育信息化骨幹教師隊伍,加強團隊合作交流學習實踐精神,形成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力量是問題的關鍵,在此基礎上調動廣大教師學習、參與的積極性,圍繞核心,全面開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才能真正促進學校全面工作的提升。各學校要充分發揮原有骨幹教師的帶動作用,並注意在青年教師中發現和培養人才,打造人才隊伍,形成比學幫超帶的良好發展氛圍。

3、 聯繫業務專家,加強溝通交流

上半年以來,市電教中心加強了對一線教師的業務指導力度,先後有張忠欽、楊國峰、莊明科等三位副主任到雲門山街道開展面向骨幹教師的業務培訓,近百名一線教師與上級專家進行了面對面的學習和交流,其中包括數名校長親自聆聽專家報告,對促進我街道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產生了重要影響。

4、 發展冷熱不均,亟需全面進步

從今年教育信息化各方面取得地成果看,雖然整體上有了大的突破,但發展失衡問題依然嚴重。

(1) 班班通建設水平不均衡

班班通工程是濰坊乃至全省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重點項目,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街道雖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一些方面仍舊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

多媒體數量仍有缺口,特別是農村學校缺口較大,功能教室要求配備的很多單位沒有配齊;多數學校學生機機器老化機型雜亂管理和維護難度大,而經過上半年集中採購之後,許多鎮街道已經全面淘汰了老舊機器;許多單位的校園網硬體、軟體及管理仍不到位,校園網對學校全面工作的支持與促進作用發揮效果不佳。

(2) 科技創新獲獎單位少,獲獎類別範圍小,優勢項目保持力度不足,薄弱項目差距拉大

今年雖然有東關回中、職工國中與往年相比在科技創新方面有了較大突破,但其它單位的作品質量與獲獎層次仍然不足;從獲獎類別上分析,主要是電腦製作與科技創新兩個方面,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項目的獲獎很少,且層級不高。電腦機器人比賽原來是我街道的優勢項目,但今年成績有所下降。相對而言,其它鎮街道在這些項目中由弱到強不斷進步,值得我街道重視。

度園區教育信息化工作總結
2017教育信息化工作總結(3) | 返回目錄

XX年是教育信息化建設年。在園區信息化領導小組和蘇州市教育局、電教館的指導下,在園區教育局領導下,我們“堅持平台建設與規範管理、套用研究同步推進,優質資源引進與系統性開發並舉”的思路,加快構建“立足用戶體驗,滿足用戶需求”樞紐平台及資源體系,積極開展套用培訓與研究活動,探索“移動互聯時代”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融合的有效方式,為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XX年是園區教育信息化嶄露頭角的一年。以“智慧教育建設”為主題的園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也有機會在各種場合亮相,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評價。3月25日,市教育局周xx副局長一行調研園區教育信息化工作,一致認為:園區教育借力園區信息化建設大背景,搶抓機遇,優勢後發,實現了區域教育信息化的“華麗轉身”,園區智慧教育“頂層設計”、“網路基礎”、“建設模式”、“管理機制”等方面的創新探索經驗值得借鑑; 5月17日,xx市智慧教育建設推進會在xx實驗中學舉行,園區教育局葛虹副局長作題為《園區智慧教育的實踐與思考》交流發言,受到與會領導的高度評價,發言全文被《xx教育信息化》刊載; 10月23、24日,“第十四屆中國教育信息化創新與發展論壇”在蘇州隆重舉行,園區教育局沈堅局長作了題為“園區智慧教育背景下‘翻轉課堂’的實踐與思考”的發言,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認同,也贏得了現場陣陣掌聲,會前,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管的《中國教育信息化》記者還專訪了沈堅局長,對園區智慧教育的建設情況進行了全面的訪談和刊載; 10月27日,中國·新加坡雙邊合作聯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在xx召開,會議期間,教育部副部長杜xx專門聽取了xx工業園區智慧教育的情況匯報,杜部長對園區智慧教育給予的很高的評價,他認為:園區智慧教育整體規劃,系統推進,成績非常突出,有許多好的做法,應該藉助“第十四屆中國教育信息化創新與發展論壇”在蘇州舉行的良好契機,認真總結,推廣經驗;11月7日,園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楊xx親臨園區教師發展中心,現場調研智慧教育進展情況,對園區智慧教育樞紐平台一期建設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認為,園區智慧教育儘管起步較晚,但建設成效明顯,希望繼續努力,深化套用。

XX年是園區教育信息化影響力提升的一年。與此同時,XX年園區也先後接待了來自xx市、xx新北區、xx市、xxxx市、xx濱江區、xx縣等教育局教育信息化考察團的來訪,並與來訪專家就智慧教育的建設工作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XX年是創新工作、卓有成效的一年。XX年完成了十項主要工作,概括起來為,逐步完善網路基礎環境,如期推進一期平台建設、及時跟進平台套用培訓、重點打造生態資源系統、積極開展亮點項目研究、認真落實常規電教工作、科學制定資源引入機制、初步建立數據標準體系、努力探索教育運營模式、深入開展信息教學研究等,也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值得慶賀的是,申報的《智慧教育區域推進與生態運營實踐研究》課題被中央電教館立項為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xx”規劃XX年重點課題,這對下階段的智慧教育建設會起到很大的引領作用。

回顧一年的工作,具體體現在以下十個方面:

一、逐步完善網路基礎環境

園區教育網路基礎主要包括域網主幹和校園網路兩大部分。域網採取復用政務網技術,實現了高速、穩健的互聯互通。網路完善的重點就放在了校園網路的標準化改造上。網路基礎改造方面主要做好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完成新建學校域網的接入工作。與管委會計算機信息中心溝通,制定接入方案,先後完成獨墅湖學校、星洲學校等新建學校,斜塘學校、跨塘實小等改建學校的城域網接入工作;二是完成了首期8所學校的校園網路改造。在調研的基礎上,爭取財政的重視與投入,教育局從特色經費中列支137萬用於8所學校的網路更新改造;改造過程中,堅持做到“統一標準、統一規範”,為集約化管理到桌面打好基礎,為雲桌面套用提供保障;三是開展“園區校園網路標準環境及雲套用模式構建”專題研究,暑期完成了所有直屬中國小及幼稚園的信息化基礎設施調研,形成了“蘇州工業園區學校網路標準環境建設標準”,為新校建設提供規範,為全面推進校園標準化改造做提供依據。

二、如期推進一期平台建設

一期建設包括“一庫一門戶六個系統”,分兩個階段完成。一期一階段的“區域網路閱卷系統”、“區域教師招聘系統”、“區域招生系統”和“生態學習資源系統”等均按照疊代交付的方式,上半年陸續投入使用,教師招聘系統在XX年新教師招聘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招生系統數據採集在園區“電腦擇位”工作中功不可沒,網路閱卷系統支持了高標準、無差錯的六次區域網路閱卷工作;一期二階段 “智慧型門戶”、“教育基礎資料庫”、“區域教師研訓”和“教育協同管理”於5月底全面啟動開發工作,分別在8月15日和11月27日分兩次完成交付。為保證開發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們與代建公司風雲科技通力合作,先後召開43期樞紐平台建設工作例會,組織調研論證會議的近30次,不斷完善代建管理機制,明確開發進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開發質量與速度。風雲網路的代建模式經過一年的歷練,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代建流程和約束機制,在二階段乃至二期和三期的建設將發揮其更好的作用。

三、及時跟進平台套用培訓

平台的雲端測試、部署和分層次的套用培訓,是保證各類平台推廣套用的基礎性工作。平台開發完成後,我們先在虛擬伺服器上進行部署,然後進行並發壓力測試,再組織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最後部署到生產環境,進行功能與性能的測試與最佳化,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可或缺。

一年來共開設用戶賬號xxxxx余個,組織培訓30輪次,參訓xxxxx人次,讓每一個用戶能夠熟悉每一個模組的功能與使用方法,便捷地運用到管理、教學與學習之中,真正發揮平台的套用績效。生態學習資源系統的線上輔導模組,涉及人員面大量廣,先後組織蘇大附中教師的全員培訓、高中學校技術保障人員專項培訓、主講教師的使用培訓和骨幹教師線上輔導的套用展示等四次培訓活動,為高中校線上輔導課程的開設提供了保障。下半年還在園區範圍內組織一次涉及各中國小的xxxx個並發點的實測活動,以檢驗線上輔導模組的套用功能。還有教育協同辦公系統(教育oa),涉及單位xxx個,用戶xxxx餘人,先後組織四輪區域培訓,推進了局端和校端的套用。

四、重點打造生態資源系統

園區“生態學習資源系統”包括“學習管理”、“學習資源”、“線上輔導”、“同步課堂”和“社會化資源”等五個模組,是樞紐平台的重要系統,旨在滿足學生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XX年,在加快系統開發基礎上,重點做了兩項工作。一是推進系統化結構化微課資源的開發;二是推進 “線上輔導”課程的實施與資源積累。在微課資源的開發上,出台了《園區教育系統化結構化微課開發方案》和《關於加強園區教育生態學習資源系統建設與套用的意見》,給生態學習資源系統資源的資源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由教研中心組織發動、信息中心組織培訓、學校備課組研究製作、骨幹共同體參與製作,推進了系統化結構化微課的開發。同時,探索資源開發與使用激勵機制,形成一個資源建設與套用生態,下半年還組織了42節精品課的拍攝製作。目前,信息中心共組織各類微課製作培訓28次,受益教師達xxx多人次;微課資源達到xxxx節,精品課將達到xxx節,元資源將突破xxx件。在“線上輔導”方面,開設輔導課程143次,參與學生xxxxx人次,積累輔導視頻資源xxx個。

五、積極開展亮點項目研究

在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常態化套用研究的基礎上,積極開展信息化亮點套用研究。

一是完成了9個“未來教室”的建設工作,並展開了套用培訓活動。在落實專項經費的同時,統一建設標準,深入學校指導建設工作,確保未來教室的建設進度與質量;10月在跨塘實驗國小新建的未來教室內,對園區已經建成“未來教室”學校的實驗教師及XX年擬建設“未來教室”學校的骨幹教師50人進行了專題培訓,12月又在園區二實小舉行了 “未來教室”套用第一期種子教師教學設計展示與研討活動,推動了“未來教室”的套用;二是推進“翻轉課堂”的試點研究工作。上半年,先後文萃國小、星海實驗中學舉行研討活動,做到了“滲透理念,先學後教;形式多樣,嘗試翻轉;資源先行,課程跟進;骨幹帶頭,群策群力”,下半年,在跟蹤試點校研究活動的基礎上,組織參與實驗的骨幹老師進行基於園區生態學習資源平台線上學習支架創建專題培訓,指導藉助平台開展“翻轉課堂”研究工作。11月28日,在翰林國小組織國小“翻轉課堂”展示研討活動;XX年1月7日,在斜塘學校組織中學“翻轉課堂”展示研討活動,交流研究經驗,展示研究成果。XX年先後有8人次,分別參加了成都、濟南、深圳、南京、武漢等全國性“翻轉課堂”展示活動,獲得高度評價。

六、認真落實常規電教工作

重點做好了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繼續做好教育技術套用培訓工作。一方面繼續做好市級網路線上培訓的組織工作,根據蘇州市電教館通知精神,積極發動並組織了XX年春季、秋季班網上線上培訓報名工作,共有1489名教師參加了27門課程的學習,取得良好成績;另一方面組織好新媒體、新技術的套用培訓工作。11月份成功舉辦了園區校園電視節目製作專題培訓活動,進一步培養園區中國小、幼稚園校園電視創作人才,提高了園區校園電視節目製作水平。

二是組織好電教評比工作,榮獲蘇州市四個組織獎,市級以上單項獎300多個。其中,組織參加XX年“蘇州市信息技術套用技能大賽”的四個賽項(教師多媒體作品、網路教研團隊、整合課評優和英語口語比賽),獲獎一等獎11個、二等獎19個、三等獎51個;組織參加XX“全國中國小、幼稚園校園電視優秀節目評選”,園區共報送校園電視作品25件,16件作品摘金奪銀;組織參加“中國教育電視優秀教學課例評選”中,報送教學課例作品59件,43件作品獲獎;組織參加“江蘇省微課大賽評選”,報送微課作品150件,作品的數量和質量在全市處於上游水平;組織參加XX年“中國小校優秀校園網站評比”,榮獲市一等獎6個,二等獎7個,獲省一等獎2個;

三是做好了園區“第四屆教育技術套用能手”評選活動。根據蘇州市教育局(x教信息〔XX〕3號)印發的《蘇州市中國小“教育技術套用能手”評選辦法》和園區教育局XX年9月25日下發的《關於組織園區第四屆中國小“教育技術套用能手”評選活動的通知》精神,在各校(園)推薦、申報的基礎上,經對照申報條件考核,評選出教學整合能手10名、套用維護能手6名、管理能手2名。

四是開展常規套用研究工作。指導學校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課堂教學研討和校本套用研究,開展互動課堂構建的教學研討活動,組織園區教師參加“第七屆全國中國小互動課堂教學實踐觀摩活動”,榮獲一等獎1個、二等獎xx個、三等獎xx個;推薦優秀網路教研團隊參加“全國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noc)競賽活動”,榮獲一等獎36個、二等獎xx個、三等獎x個。

七、科學制定資源引入機制

我們對相關社會化資源進行深入調研,形成了一定的思考,做到社會上有的資源我們不重複開發, 企業能提供的服務我們儘量加以利用。我們初步研究制定了社會化資源引入機制和推進路線圖,讓優秀教育類的高新技術企業參與到教育信息化建設中來。信息中心也在生態學習系統和app套用中為社會化資源預留了接口,開展對接試點。3月份,教育局已經邀請相關公司做了產品展示,目前正就合作細節展開研討,如合作期限、產品著作權、數據共享、保密協定、法律條款等。信息中心正在積極與思必馳、夢想人、北極光、北京四中網校等高新技術企業商洽,XX年度將社會化資源引入和第三方資源採購納入年度預算,開展常態化運作。

八、初步建立教育數據標準體系

隨著基礎資料庫和數據交換平台的啟動建設,針對數據標準、庫表結構、段、容錯性將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為此,在基礎資料庫建設的同時,信息中心在參考國家教育基礎庫元數據標準和江蘇省信息化建設指南的基礎上,建立園區教育數據標準體系,並依據套用在本期的基礎資料庫里。目前基礎資料庫已經採集125所區內各類教育機構的xxxx余條教師、xxxxx多條學生的詳細數據,開發製作了11個主題資料庫,為未來的套用系統提供權威的數據運營保障。

九、努力探索教育運營模式

園區教育信息化雖然起步晚,但是起點較高,一開始就採用雲架構展開建設,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均使用當前先進的虛擬化和集約化管理模式。隨著樞紐平台和瘦終端逐步交付使用,擺在信息中心面前的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就是探索和實踐雲時代背景下的新型運維體系的建構。在系統運維方面,我們得到管委會計算機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依託運維公司對校園網路、教育專有雲資源池進行了全面的部署與管理,保證了網路基礎與雲資源池的穩健的運行;在業務運營方面,教育局與管委會計算機中心、信息化辦、園區財政多方溝通,開展了園區教育信息化運營中心的工作職能和工作量的調研,也得到了財政與管委會計算機中心的認同,10月份教育信息化運營中心正式運營。目前,已組建了8人運營團隊,負責所有教育平台業務數據層面的運營工作。包含軟硬體的運維制度的形成和完善、運維團隊的組建和管理、運維績效評價的研究和最佳化等諸多方面,能更好地銜接軟硬體交付,形成一條行之有效的運維生態鏈。

十、深入開展信息教學研究

信息技術教學研究方面,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確立典型課例,開展有主題的研討活動。國小段分別在星海國小、園區二實小開展了“學案引導下互動課堂的構建”研究,國中段分別在xx學校、xx學校、xx學校開展“moodle支持下的互動課堂的構建”研究,高中段在西交附中、星海實驗中學開展了“體驗與評價型互動課堂的構建”研究,在課堂教學觀摩與現場研討後,開課教師與參與研討教師均形成書面的教學反思和觀後感,從中提煉出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並推廣;二是圍繞微課資源,開展設計與製作培訓。先後組織國小段、中學段的製作培訓,由骨幹教師牽頭,開展了系統化結構化微課的製作,中國小信息技術近100節微課已經發布;三是根據實際需要,組織師生競賽活動。學生層面:組織中國小學生信息技術套用作品分片初賽,下學期組織了現場製作比賽,並組織了中國小生的技能操作競賽,包括鍵盤操作、logo程式設計和flash製作等內容,促進了學生信息素養的全面提升;輔導與組織初、高中生參加XX年第二十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xx賽區暨xx市的競賽活動,榮獲省一等獎12名、二等獎13名、三等獎22名,市一等獎12名、二等獎16名、三等獎30名,;教師層面:按照蘇州市統一安排,上學期組織了園區國小信息技術基本功競賽,並選送優秀選手參加了xx市比賽,榮獲市一二三等獎各1名,下學期組織了中學信息技術教師基本功競賽,並推薦兩名選手參加xx市比賽,榮獲一二等獎各1名。

XX年是園區教育信息化面對新挑戰的一年。一是時間緊迫,任務量重,既要補缺,更要創新,挑戰大。一期開發八個系統,大多為補缺項目,上線時間很緊;同時,全為定製開發,無成熟經驗借鑑,往往會出現“開發難跟進,調試不徹底,問題易產生,影響會消極”的現象。二是涉及面廣,套用面寬,既要有車,更要有貨,要求高。園區教育樞紐平台涉及學生、教師、家長、社區與管理者等諸多層面,光有平台是不行的,不能跑空“車”,要有“貨”——數據與資源,構建一個數據與資源的生態化系統是需要積澱的,需要不斷完善。

在“智慧教育”的建設過程中,“建不建,用不用,好不好”是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必須回答的問題,但這些問題信息中心往往無法回答或解決這些問題的,需要責任主體或使用者來思考、研究和套用體驗,提出明確的建設目標和完善要求;信息中心根據需要進行設計、開發與完善。只有“智慧教育”成為每一個管理者和教師的共識,“智慧教育”才會真正走上快車道。

上半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總結
教育信息化工作總結(4) | 返回目錄

一、 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務

1、 班班通工程不斷深入和完善

(1)資金和設備投入:今年上半年,全街道各中國小在去年完成教育信息化投資191萬元的基礎上,新增投資102萬元用於教育信息化建設和發展,其中利用全市集中招標融資租賃分期付款的機會,招標採購多媒體56套、教師用機148台、學生用機56台、實物展示台2部。這些設備到位後,全街道多媒體教室數將達到169個,占全部教學班數的90%,基本達到班班通標準。

(2)校校通光纖工程:上半年,經過積極申請與協調,我街道又有青龍回小、宋閣國小、十里國小等3所學校即將完成光纖接入工作,從而使全街道光纖接入學校達到10所,極大地提高了網路化辦公和教學效率。

2、 科技創新廣泛開展,地區級以上成果數量大增

XX年以來,在深入宣傳、廣泛發動、嚴密組織的基礎上,我街道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蓬勃開展,報送作品數量多,取得成果層次高,在多個方面有了重要突破。到目前為止,在教育局公布的47項國中國小濰坊級獎勵中,我街道占8項;12項省級國中國小獎勵中,我街道占6項。東關回中因兩件電腦製作分別獲得省級一等獎和三等獎,獲得“山東省最佳組織獎”殊榮。

3、 紮實開展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和教研

受上級教育督導中對學生信息素養進行現場抽測的促進,我街道各學校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不斷紮實深入,信息技術專兼職教師業務素質迅速提升,學生學習成效顯著提高。上半年有四名教師參加全市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比,獲得兩個一等獎和兩個二等獎,參賽人數和獲獎成績較往年有較大突破。

二、 經驗、不足與今後努力方向

1、 提高思想認識,長期高度重視

教育信息化是目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方向,是促進教育質量全面提高、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主要著力點之一,必然引起單位領導的高度重視。但是,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具有投資大、專業性強、長期性持續性等制約因素,要搞好教育信息化工作,必須始終將教育信息化工作放在實實在在的重要位置,而不是將其作為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對待。今後要繼續做到:資金上傾斜,人員上加強,長期規劃,統籌兼顧,在促進教育信息化自身發展的同時,帶動各項工作的改革和發展。

2、 培養骨幹力量,發揮帶動作用

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成敗,離不開人的作用,鼓勵、培養、鍛鍊一支精明強幹的教育信息化骨幹教師隊伍,加強團隊合作交流學習實踐精神,形成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力量是問題的關鍵,在此基礎上調動廣大教師學習、參與的積極性,圍繞核心,全面開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才能真正促進學校全面工作的提升。各學校要充分發揮原有骨幹教師的帶動作用,並注意在青年教師中發現和培養人才,打造人才隊伍,形成比學幫超帶的良好發展氛圍。

3、 聯繫業務專家,加強溝通交流

上半年以來,市電教中心加強了對一線教師的業務指導力度,先後有張忠欽、楊國峰、莊明科等三位副主任到雲門山街道開展面向骨幹教師的業務培訓,近百名一線教師與上級專家進行了面對面的學習和交流,其中包括數名校長親自聆聽專家報告,對促進我街道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產生了重要影響。

4、 發展冷熱不均,亟需全面進步

從今年教育信息化各方面取得地成果看,雖然整體上有了大的突破,但發展失衡問題依然嚴重。

(1) 班班通建設水平不均衡

班班通工程是濰坊乃至全省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重點項目,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街道雖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一些方面仍舊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

多媒體數量仍有缺口,特別是農村學校缺口較大,功能教室要求配備的很多單位沒有配齊;多數學校學生機機器老化機型雜亂管理和維護難度大,而經過上半年集中採購之後,許多鎮街道已經全面淘汰了老舊機器;許多單位的校園網硬體、軟體及管理仍不到位,校園網對學校全面工作的支持與促進作用發揮效果不佳。

(2) 科技創新獲獎單位少,獲獎類別範圍小,優勢項目保持力度不足,薄弱項目差距拉大

今年雖然有東關回中、職工國中與往年相比在科技創新方面有了較大突破,但其它單位的作品質量與獲獎層次仍然不足;從獲獎類別上分析,主要是電腦製作與科技創新兩個方面,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項目的獲獎很少,且層級不高。電腦機器人比賽原來是我街道的優勢項目,但今年成績有所下降。相對而言,其它鎮街道在這些項目中由弱到強不斷進步,值得我街道重視。

相關文章:
2017園區教育信息化工作總結
區教體局關於做好近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通知
教育信息化年終工作總結
2024年上半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總結
教育信息化工作月報
教育信息化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