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財務制度

投資損失包括投資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轉讓取得款項低於帳面價值的差額,以及按照權益法核算的股權投資在被投資單位減少的淨資產中所分擔的數額等。

第六十條、企業的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是指與企業生產經營無直接關係的各項收入和支出。

營業外收入包括:固定資產的盤盈和出售淨收益,罰款收入,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教育費附加返還款等。

營業外支出包括:固定資產盤虧、報廢、毀損和出售的淨損失,非季節性和非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職工子弟學校經費和技工學校經費,非常損失,公益救濟性捐贈,賠償金,違約金等。

第六十一條、企業發生的年度虧損,可以用下年度的稅前利潤等彌補。下一年度利潤不足彌補的,可以在5年內延續彌補。5年內不足彌補的,用稅後利潤等彌補。

第六十二條、企業利潤總額按照國家規定作相應調整後,依法繳納所得稅。

第六十三條、企業繳納所得稅後的利潤,除國家另有規定者外,按照下列順序分配:

(一)被沒收的財物損失,支付各項稅收的滯納金和罰款。

(二)彌補企業以前年度虧損。

(三)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法定盈餘公積金按照稅後利潤扣除前兩項後的10%提取,盈餘公積金已達註冊資金50%時可不再提取。

(四)提取公益金。

(五)向投資者分配利潤。企業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潤,可以併入本年度向投資者分配。

第六十四條、股份有限公司提取公益金以後,按照下列順序分配:

(一)支付優先股股利。

(二)提取任意盈餘公積金。任意盈餘公積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者股東會決議提取和使用。

(三)支付普通股股利。

當年無利潤時,不得分配股利,但在用盈餘公積金彌補虧損後,經股東會特別決議,可以按照不超過股票面值6%的比率用盈餘公積金分配股利,在分配股利後,企業法定盈餘公積金不得低於註冊資金的25%。

第六十五條、盈餘公積金可用於彌補虧損或者用於轉增資本金,但轉增資本金後,企業的法定盈餘公積金一般不得低於註冊資本的25%。

第六十六條、公益金主要用於企業的職工集體福利設施支出。

第九章 外幣業務

第六十七條、企業的外幣業務,是指以記帳本位幣以外的貨幣進行的款項收付、往來結算和計價等業務。

第六十八條、企業一般以人民幣為記帳本位幣。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企業,也可以外幣作為記帳本位幣。

記帳本位幣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果需要變更,應當報主管財政機關批准,並在財務情況說明書中予以說明。

第六十九條、企業發生外幣業務時,應當將有關外幣金額折合為記帳本位幣金額。折合匯率採用外幣業務發生時的國家外匯牌價(原則為中間價,下同),或者當月1日的國家外匯牌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