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財務制度

第七十八條、企業在宣布終止前6個月至終止之日的期間內,下列行為無效,清算機構有權追回其財產,作為清算財產入帳:

(一)隱匿私分或者無償轉讓財產;

(二)非正常壓價處理財產;

(三)對原來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財產擔保;

(四)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

(五)放棄自己的債權。

第七十九條、清算費用包括法定清算機構成員的工資、差旅費、辦公費、公告費、訴訟費及清算過程中所必須的其他支出。清算費用從現有財產中優先支付。

第八十條、企業財產撥付清算費用後,按照下列順序清償債務:

(一)應付未付的職工工資、勞動保險費等;

(二)應繳未繳國家的稅金;

(三)尚未償付的債務。

不足清償同一順序債務的,按照比例清償。

第八十一條、企業清算終了,清算收益大於清算損失、清算費用的部分,依法繳納所得稅。清算完畢後的剩餘財產,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按照下列原則處理:

有限責任公司,除公司章程另有規定者外,按照投資各方的出資比例分配。

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優先股股份面值對優先股股東分配。優先股股東分配後的剩餘部分,按照普通股股東的股份比例進行分配。如果剩餘財產不足全額償還優先股股金時,按照各優先股股東所持比例分配。

第八十二條、清算完畢,清算機構應當提出清算報告並造具清算期內收支報表,連同中國註冊會計師查帳報告,一併報送主管財政機關。

第十一章 財務報告與財務評價

第八十三條、企業應當定期向主管財政機關等政府部門以及其他與企業有關的報表使用者提供財務報告。

公開發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還應當向證券交易機構和證券監管會等提供年度有關財務報表。

第八十四條、企業報送的年度財務報告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財務狀況變動表和其他附表以及財務情況說明書。年度財務報告,於年度終了後在規定的時間內連同中國註冊會計師的查帳報告一併報送主管財政機關。

企業按月、按季、按年編報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財務狀況變動表等財務報表。

第八十五條、財務情況說明書,主要說明生產經營、利潤實現和分配、資金增減和周轉、財務收支、稅金繳納、各項財產物資變動等情況,對本期或者下期財務狀況發生重大影響的事項,資產負債表日後至報出財務報告以前發生的對企業財務狀況變動有重大影響的事項,以及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

第八十六條、企業總結和評價本企業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財務指標包括償債能力指標、營運能力指標和盈利能力指標。具體包括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應收帳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資本金利潤率、銷售利稅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指標評價及計算公式見附屬檔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