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縣人民政府契約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範彬縣人民政府契約的簽訂及管理,預防和減少因契約質量不高導致風險和糾紛,切實維護公共利益,促進法治政府、誠信政府建設,根據《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約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範圍:彬縣人民政府契約涉及的各鎮,各部門、掛牌機構、直屬事業機構,駐彬各單位。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彬縣人民政府契約,是指彬縣人民政府或縣政府授權單位在行政管理和經濟活動中對外簽訂的各類契約、協定、意向書等有契約性質的法律文書,包括下列類型:

(一)房屋等國有資產(含無形資產)的建設、租賃、擔保、出借、承包、買賣契約;

(二)森林、水域、灘涂、礦藏等國有自然資源的出租、承包、出讓契約以及土地整理契約;

(三)行政徵收、徵用、拆遷安置、委託契約;

(四)政府借款契約;

(五)政府採購契約;

(六)各類招商引資契約;

(七)縣政府認為應該納入監督管理的其它契約。

第四條 政府契約一般應當具備以下主要條款:

(一)契約主體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契約標的、數量、質量、價款、報酬或者項目的詳細內容;

(三)契約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四)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五)違約責任及賠償損失的計算方法;

(六)契約變更、解除及終止的條件;

(七)契約爭議解決方式;

(八)生效條件、訂立日期。

第五條 簽訂契約,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遵循自願、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二章 契約主體及職責

第六條 各鎮、各部門(單位)在訂立和履行契約中,承擔的主要職責是:

(一)負責調查契約對方的主體資格、資信、履約能力等情況;收集對方營業執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授權委託書以及資質證書等相關法律檔案資料。

(二)進行契約的協商與談判,起草、修改契約文本。

(三)將契約擬訂文本及背景資料、談判檔案、簽約資料、相關意見等資料提請政府法制辦審查。

(四)契約正式簽訂後10日內將契約正式文本及相關資料報送政府法制辦進行備案。同時,建立本部門、單位的契約檔案管理制度,做好契約檔案的保管。

(五)依法全面履行契約,對契約履行過程中產生的糾紛和發現的問題及時向縣政府匯報並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契約內容涉及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的,應當做好保密工作。

第七條 簽訂契約,應當遵守下列工作程式:

(一)審查。承辦機構應當將契約文本草擬稿,契約對方主體資格、資信、履約能力調查材料以及其他與簽訂契約有關的材料送縣政府法制辦公室進行合法性審查。

(二)會議研究。契約文本經合法性審查後,須集體研究,並作出是否簽訂契約的決定。

(1)契約按標的額大小分為:一般契約、重大契約、特別重大契約。100萬元以下為一般契約;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為重大契約;500萬元以上為特別重大契約。

(2)縣政府擬簽訂的一般契約,由契約承辦部門向縣政府分管領導匯報,分管領導向縣長匯報後決定;縣政府擬簽訂的重大契約,應當經縣政府主要領導同意或授權後決定;縣政府擬簽訂的特別重大契約,應當經縣政府常務會議或專題會議集體研究決定。

(3)縣政府擬簽訂的契約,涉及財政撥款、專項資金的,應當由縣財政局、縣審計局等有關部門提出意見,並經縣政府領導同意後決定。

(4)各鎮、各部門(單位)對外契約,應當向縣政府分管領導匯報,並由縣政府分管領導牽頭集體研究決定。

(三)簽字。研究決定簽訂的契約,由本單位法定代表人或其書面委託的代理人簽字。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報經有關部門批准或者審查的契約,在報經批准或者審查同意後簽字。

契約未經縣政府法制辦公室進行合法性審查,不得簽字。

第八條 政府法制辦在契約訂立和管理中承擔下列職責:

(一)根據縣政府的安排參與以縣政府名義訂立的重大、特大契約的談判工作。

(二)根據契約承辦部門提供的背景資料、談判檔案、簽約資料、相關意見等資料,對契約擬訂文本進行合法性、合理性、規範性、權利義務的對等性、可行性審查,並提出書面審查意見。

(三)建立契約檔案,備案管理各類契約文本及相關資料,並監督檢查契約履行情況。

第三章 契約的審查和監管

第九條 行政監察機關要將政府契約管理納入行政監察範圍,對違反政府契約管理的行為和責任人員進行處理。

第十條 報送縣政府法制辦公室審核的契約,承辦單位應當提供下列材料,並對其真實性、可靠性、完整性負責。

(一)契約擬訂文本;

(二)該契約的相關背景材料、相關批准手續;

(三)與該契約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依據;

(四)該契約的可行性說明;

(五)涉及契約價款的,需提交確定該價款的相關依據;

(六)由法律顧問或本單位法制機構出具的法律意見書;

(七)審核需要的其他材料。

縣政府法制辦公室認為需要補充材料的,承辦單位應當在2個工作日內補齊;情況緊急的,應當在縣政府法制辦公室要求的時間內提交。

第十一條 契約審查程式。

(1)契約承辦部門應在契約正式簽訂前,將擬訂的契約草案及相關資料報送政府法制辦進行審查。

(2)政府法制辦應在3日內出具書面審查意見並反饋給契約承辦部門。

(3)定稿的契約文本報請縣政府領導審批或加蓋縣政府公章時,要出具政府法制辦的書面審核意見。

(4)未經政府法制辦或法律顧問審查的契約不得簽訂。

第十二條 縣政府法制辦公室應當對以下內容進行審核:

(一)契約主體的資格、資質及履約能力;

(二)契約內容的合法性、合理性;

(三)契約文本的規範性及用語的準確性和嚴謹性;

(四)契約是否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五)其他需要審核的事項。

第十三條 政府法制機構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政府契約草案的審查,並出具契約審查意見書。契約審查意見書應載明下列內容:

(一)送審契約名稱;

(二)送審單位名稱;

(三)送審時間;

(四)契約的基本情況;

(五)契約存在的主要問題;

(六)審查修改意見及法律依據;

(七)審查單位及審查人簽章;

(八)作出審查意見的時間。

第十四條 縣政府法制辦審查契約時,就契約有關問題向契約承辦單位提出詢問的,契約承辦單位不得拒絕,應當及時回復或派員進行必要的解釋說明。

契約承辦單位不提供資料,或提供資料不全面、不真實的,縣政府法制辦有權拒絕審查,並將契約退回起草單位。

契約承辦單位與縣政府法制辦對契約內容發生分歧時,應當主動進行討論、協商,若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應當報請縣政府領導審定。

縣政府法制辦審查後認為需進行修改完善的,契約承辦單位應當自收到縣政府法制辦審查意見書後7日內對契約文本進行修改、完善,並將修改後的契約文本送交縣政府法制辦,縣政府法制辦再次審查後,出具可以簽訂契約的最終審查意見,按照上述規定辦理。

第十五條 契約簽訂後,由主辦單位10日內報縣政府法制辦公室備案,並同時提供以下材料:

(一)正式生效的契約副本;

(二)契約對方的主體資格、資信、履約能力等資料、材料及授權委託書等相關檔案依據。

契約簽訂後又進行變更或簽訂補充協定的,簽訂契約單位應當按照本辦法第十條規定的要求辦理,並報縣政府法制辦公室備案。

契約簽訂後未在規定時間內報送縣政府法制辦公室備案的,由縣政府辦公室給予通報批評。

第十六條 契約簽訂後,各單位應當按照契約約定認真履行自己的義務,並及時處理契約履行中出現的問題。

第四章 責任

第十七條 縣監察局會同縣政府督查室、縣審計局、縣財政局、縣政府法制辦公室等部門按照本辦法要求,每年對全縣契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提出督查意見。

第十八條 未按本辦法規定簽訂的契約,縣財政局不得核撥項目資金。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予以追償,並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行政責任。

未按本辦法規定擅自在契約上加蓋縣人民政府和縣長印章的,由縣監察局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行政責任。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予以追償。

第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簽訂契約造成較大經濟損失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對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給予相應的行政紀律處分外,還應追究其一定的經濟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一)在契約簽訂或履行當中,與對方或第三人惡意串通或收受賄賂的;

(二)簽訂有重大缺陷或無效契約的;

(三)不按照本辦法規定簽訂和履行契約的;

(四)應當追究契約相對方違約責任而擅自放棄的;

(五)在契約簽訂、履行、審核等管理過程中有其他嚴重失職行為的。

第五章 附則

第二十條 本辦法有效期為XX年3月1日至XX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