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防塵管理制度

6、必須安排專人負責沖刷巷道和灑水滅塵,每日沖刷一次,外圍所屬巷道要定期沖刷,沖刷的間隔周期由技術礦長確定,並要保證巷道內沒有厚度超過2mm、連續長度超過5m的煤塵堆積。

第五條 運輸巷道及轉載點的防塵措施

1、運輸大巷中各採區巷口,各煤倉繞道口處,各底卸煤倉前後5一10m範圍內設定噴霧設施。

2、裝煤倉、轉載點設定噴霧,實現放煤噴霧,並在放煤口下風側20m範圍內設水幕,實現與放卸工序聯動。

3、主運輸大巷每年至少刷白一次,主要進回巷至少每月沖洗一次,採區及總迴風巷道沖洗積塵由通風隊決定,井下所有巷道不得有煤塵堆積。

4、運輸大巷中應安裝自控式淨化風流的常開水幕。

5、裝煤礦車向煤倉卸煤時,應採用自動噴霧裝置。

第六條 隔爆設施設定與規定

隔爆設施主要採用隔爆水棚,隔爆水棚分為主要隔爆棚和輔助隔爆兩種。

1、主要隔爆水棚的位置:

①、礦井主要運輸大巷和迴風大巷。

②、各採區迴風巷道。

2、輔助隔爆棚的位置:

①、採煤工作面進、迴風巷道及專用迴風巷。

②、採區內的煤和半煤岩掘進巷道。

③、採區獨立通風並有煤塵爆炸危險的其它巷道。

3、主要隔爆棚和輔助隔爆棚採取集中式布置方式。

①水棚應設在巷道的直線段內, 水棚與巷道交叉口、轉彎處距離保持50—75m,與風門距離大於25m。

②採掘工作面設定隔爆水棚應設多組水棚,每組間距不大於20m。

③水棚的水量不小於400ml,主要棚區長度不小於30m,輔助水棚長度不小於20m,水棚相距1.2—3.0m,槽(袋)之間的間隙以及與支架或巷道之間之和不大於1.5m,水槽邊與支架、巷壁、頂板之間的距離不小於0.1m,水槽距離巷道軌道不小於1.8m,水槽保持同一高度。

④水棚要掛牌管理,明確專人管理和維護。

第七條 所有裝載點,翻籠、皮帶機頭都要安設噴霧裝置,控制煤塵飛揚。

第八條 錨噴作業必須採用濕式噴漿。

第九條 所有接塵人員必須採取個體防護措施。接塵人員的定期健康檢查必須按《職業病防治法》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條 各礦必須按照礦井綜合防塵規範的要求建立測塵制度,配備專職測塵人員和足夠數量的測塵工具,定期測量粉塵濃度。粉塵測定的內容和測定時間要符合《規程》的規定,測定結果要按時報技術礦長和局通風處。

第十一條 要建立健全綜合防塵管理技術資料檔案。各種記錄、圖紙、台帳等技術資料要齊全,記錄要準確。

第十二條 通風區瓦斯檢查員對所管範圍的粉塵情況和各種防塵設施的使用、完好情況負有檢查、監督責任。

4、根據井下瓦斯排放情況,逐節恢復井下各用電地點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