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下的講話:國小生要養成的10個習慣

各位老師、同學們:

上午好!今天陸老師要跟同學們一起來說說,作為國小生,我們要養成的可以決定一生10個良好習慣:

1、說了就要做 (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礎。

2、耐心聽別人講話 (尊重別人)

尊重他人是最重要的文明習慣之一,也是吸納一切智慧的必要態度。因此,從國小會用心傾聽各種聲音,而不去粗魯地打斷別人或隨意插嘴,是現代兒童應有的良好素養。

(陸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也發現我們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會經常地打斷老師講話,在老師還沒有講完的時候,總是會迫不及待地要說出自己想說的,或者沒聽完馬上就顧自開始了行動,這樣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

3、按規則行動 (規範行為)

按規則辦事是地球公民學會共處的基本準則。對於學生來說,養成做事之前先了解規則的習慣,並自覺遵守。譬如,在學校里,我們遵守國小生守則,遵守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

4、 時刻記住自己的責任 (不忘責任)

可能同學們會問“我的責任是什麼呢?”其實很多,作為班級一員,我們就該有班級主人翁的責任感,為班級爭榮譽。作為家庭的成員,你也該有自己的責任。

5、節約每一分錢 (學會節儉)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個人的節儉不僅僅顯示了個人的道德觀與生活能力,也與整個人類生存發展密切相關。節約每一分錢的實質是節約資源,並從中體驗人類的高尚情感與博大智慧。

6、天天鍛鍊身體(健康第一)

健康第一是兒童教育永恆的方針,也是兒童幸福的基本保障。一個重要的發現值得人類銘記:一個人如果在童年養不成運動習慣,長大了很難養成運動習慣,而一個沒有運動習慣的人,生命的質量必定下降。因此,國小生每天應保證睡眠10小時,學習不超過6小時,而運動1小時以上。

7、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 (物歸原處)

善始善終對於兒童是困難的,卻又是十分必要的。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這不僅有助於培養兒童思維的有序性,也有益於其責任心的形成。

8、及時感謝別人的幫助 (勇於表達)

對於一切來自他人的幫助都應心存感激,對於一切妨礙他人的行為都應心存愧疚,這是一個人的正常反應。

9、做事有計畫 (成功必備)

成功的事業離不開周密的設計與不懈的奮鬥。當兒童逐步習慣了行動之前做計畫,一個偉大的變化就開始了。孩子也就悄悄地成熟起來了。做大事要從小事做起,譬如每天臨睡之前,將第二天穿戴的衣服或使用的東西擺放整齊,就是兒童做事有計畫的必要訓練之一。

10、乾乾淨淨迎接每一天(喜歡清潔)

譬如,剪去長指甲、經常換洗衣服、經常洗澡、書本不亂塗亂畫,等等,如果你們能做到這一些,就足以表明你們充滿希望。

我想,具有上述10個好習慣的國小生,就是一個素質優良的人。當然,作為我們,可能還難以同時具備上述全部良好習慣,但是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排出輕重緩急的順序,逐步去養成。如果缺乏上述良好習慣的學生,也可以努力補課,也會有一定的效果。

拿破崙·希爾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

那么同學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吧,你完全可以把握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