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會實踐報告(2篇)

今年的寒假過的格外的宅,沒有出行,只是窩在家裡面陪著父母,偶爾聽聽父母講講他們的社會經歷,連門都沒有出,實在想不起有什麼實踐的,我寒假唯一的收穫僅僅是幾次談話.不過父親與我的談話中對我影響很大.

就業是一年難過一年,用父親的話說是:大街上隨便找個人都是大學生!對我們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生而言,要立足在這個社會上完全處於劣勢,而唯一的優勢僅僅是我們年輕而已。父親經常和我談及他的讀書,他的工作,他的經歷。我從這個滄桑的側臉上看到的是一份穩重.一份成熟.一份堅強.還有一份責任.我對父親的理解:他做的一切僅僅是為了給我創造更好的條件.希望我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輸在起跑線上.每次我與父親談話我都會覺得非常的愧疚.

當父親談到社會問題的時候.他會拿他的經歷和我分享.給我做參考.教我如何處理.一個具有豐富社會閱歷的人手把手的教.對我而言是一種幸運.社會越進步就越複雜.父親說他的有些經歷告訴他.在他那個年代學的東西只適用於他的時代.如今他的社會地位都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得來的.在這樣的一個話題中.我暗自的想到.現在的社會進步的速度比起以前似乎更快.我們在把握在這個社會的問題上.可能要比我們上一代人更努力.更堅忍.曾經我認為我和父母那一代有代溝.現在我終於找到了原因.這是一種不可避免的.代溝產生的因素有很多種.我認為社會進步的速度和我們跟上社會的腳步是最重要的因素.社會進步的快.我們腳步慢.我們和下一代肯定又有代溝.所以說.避免代溝的產生.我們必須不斷學習新事物.接受新思想.不斷創新.當然.萬物都有一個根.基礎就是這個根.在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創新的前提是恆古不變的中國50XX年文化底蘊.

我與父親的談話僅僅涉及到幾個方面,不過這些談話讓我思考了很多.雖然足不出們.但卻收穫很多.不過父親在與我談話的最後講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讀書固然重要.不過把學習到的東西融入生活更重要.我想這也就意味著我的蝸居生活正式結束了.

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對家鄉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現狀的調查

一、 調查的背景與動機

當前,黨中央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提出要培養新型公民,這就對人民大眾的文化水平及其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鄉,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現狀如何呢?對此,我利用寒假返鄉時間,對我家鄉人民大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進行了調查,希望能對當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方面起到一點參考和借鑑作用。在我家鄉,人們的生活情況基本上是相似的,所以可以代表家鄉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整體狀況。

時間:XX年2月20號至XX年2月27號。

地點:山東省威海市文登香水小區

方式:在居委會幹部的協助下,我對自己所在的小區通過對一些居民、朋友以及他們的家人進行個別詢問的方式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查訪和統計。

內容:分別對不同時期(從過去二十年來到現在的變化);不同年齡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內容進行調查。

二、 總體狀況及分析

總的來說,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文化建設重視力度不斷加大,我的家鄉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人民大眾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就我調查的範圍和人群來說,廣大人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 按時間來說

從近二十年來精神文化生活狀況的變化來看,經歷了先慢後快的發展過程。

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於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以及市場經濟的逐漸形成,我的家鄉的整體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但同時由於外來文化的衝擊,以及歷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輩們自身文化素質過低、觀念落後,使得他們在受到外來文化衝擊時顯得猶豫、盲目以及不適應,小區里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戲、聽說書、扭秧歌、祭祖等逐漸消失,小區文化陣地明顯萎縮,文化建設發展緩慢。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到現在,這種情況開始逐漸好轉。80年左右出生的人開始成為農村家庭的家長,這些人大都受過國中文化教育,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對各種新鮮事物感興趣,並且接受很快,於是,一度單調沉悶的文化生活逐漸變得豐富多樣,聽廣播、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看電影等文化娛樂活動得到廣泛接受和普及,發展到現在,在我所調查的家庭里,98%都有彩色電視,近40%的農村家庭安裝了有線數位電視,30%左右的家庭購買了vcd或dvd,20%的居民已經連線了寬頻網。在我們縣市也有許多文化場所,如:音像製品出租、書報刊出租與零售、網咖等。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豐富和改善,小區的精神文化建設也發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