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關於80、90後志願者群體形成的思考與調研

時間飛逝,寒假這么快就到來了,XX年已經成為歷史,我國‘十一五’計畫已經完成。回想著XX年所發生的重大事件,XX年的汶川8.1級大地震以及玉樹大地震,相信許多人都沒有忘記,在大地震面前,人們表現出來超前團結和使命感,志願者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向世界展示出中國的飛速發展以及國力的強盛。‘十一五’規劃再XX年完成,標誌中國提前20-40年完成了鄧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戰略,中國的成長是中國人民的奉獻和使命感達成的。作為80、90後的我們,更是肩負著中國走向繁榮的歷史使命,志願服務是重點。

一、“使命·成長·奉獻”

(一)什麼是使命

據我的了解,使命就是責任與義務,使命感就是責任感和義務感,即人對一定社會一定時代,社會和國家賦予的權利的一種責任與義務,80、90後是祖國未來一個世紀的發展的動力。承受著中國發展的使命,只有人才的不斷增加才能讓中國發展,才能夠向社會奉獻自己的全部潛力,中國社會才能不斷走向繁盛。

(二)什麼是成長

成長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向著圓滿成熟的生長,80、90後的成長關係著國家能否走向繁榮昌盛。因此,80、90後的教育成為重中之重,在學習中,我們必須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學校的成長教育如果缺少了應有的方向和內容,或者片面的追求在校成績,就不能實踐它的目的。這也是近期許多人批判應試教育的原因所在,像我們在讀高中時每天都被許多的功課壓著沒有一絲喘氣的機會,對應試教育的弊端是深惡痛絕。所以在大學中,我們應自由成長,讓我們自由發揮所善長和特有的能力。

(三)什麼是奉獻

“奉獻精神”是一種愛,是對自己事業的不求回報的愛和全身心的付出。對個人而言,就是要在這份愛的召喚之下,把本職工作當成一項事業來熱愛和完成,從點點滴滴中尋找樂趣,努力作好自己的一份工作。80、90後在奉獻上是不可或缺,如果缺少了這些人,愛就不覆存在。正是有了這些人把愛傳承下來,才有了現在社會的美好。因此志願者的形成是必然的,是中國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二、對80、90後的志願者形成的思考與調研

(一)對80、90後志願者形成的調研

1、志願者的形成

1993年底,共青團中央決定實施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12月19日,2萬餘名鐵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願者”的旗幟,在京廣鐵路沿線開展了為旅客送溫暖志願服務。之後,30餘萬名大學生利用寒假在全國主要鐵路沿線和車站開展志願者新春熱心行動,青年志願者行動迅速在全國展開。近年來青年志願者行動不斷發展,志願服務的領域不斷擴大,志願者隊伍日益壯大。據不完全統計,至XX年,全國累計已有幾千萬人次的青年向社會提供了超過40億小時的志願服務,為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為推動青年志願服務事業的發展,團中央於1994年12月5日成立了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隨後,各級青年志願者協會也逐步建立起來。

1998年8月,團中央青年志願者行動指導中心正式成立,負責規劃、協調、指導全團的青年志願服務工作,承擔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秘書處的職能。為使志願服務落實到基層,深入千家萬戶,從1995年開始進行了社區青年志願者服務站建設工作。現在,全國已建立社區青年志願者服務站24000多個,“一助一”服務對子達到250萬對,各地還建立了一大批青年志願者服務基地、服務廣場。

xx在傑出青年志願者的來信上作出重要批示:“青年志願者行動,是當代社會主義中國一項十分高尚的事業,體現了中華民族助人為樂和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業。努力進行好這項事業,有利於在全社會樹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時代新風。希望你們在新的世紀裡繼續努力、發揚我國青年的光榮傳統,不懈奮鬥,不斷創造,奮勇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據《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張榮,北京報導:中國已經擁有一支超過5500萬人的註冊志願者大軍,其中主要包括逾2600萬名社區服務志願者和超過2900萬名青年志願者。自從XX以後,由於連續舉辦大型活動以及接連出現的自然災害,中國志願服務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如XX年北京奧運會的志願者,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廣大志願者等大部分都是青年志願者,為社會部不斷提供服務。

(1)安徽青年志願者火車站春運服務,都是在校大學生

臨近春節,在外工作的中國人都忙著回家過年,各地火車站都是一派忙碌景象。在安徽安慶火車站可以看到,20多名青年志願者已經正式上崗服務。他們有的正在為旅客提供諮詢服務,有的幫老人和孩子拎行李,有的幫助老人和孩子上車。